“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旧唐书·魏徵传》中的一句话,即使到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巴以冲突持续已经一年的时间,以色列通过美国的支持不断蚕食巴勒斯坦的土地,两者之间的战火不断,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人身亡。
这一切的发展,早在我国历史上有了较为清晰的记载,巴以的关系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一块土地两个国家
如今世界上的犹太人主要分布在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另一个就是以色列。在以色列生活的犹太人数量约为719万,占据总人口的74%左右。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因为地域引发的战争。在一块土地上存在着两个国家的名字,一个是巴勒斯坦,一个就是以色列。
1946年,巴勒斯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之一,被英国交给联合国托管。在这片土地上,有90%以上都是阿拉伯人,然而犹太人却想要重返巴勒斯坦,想要在这片“应许之地”复国。
一年之后,英国撤出全部驻军,联合国开始就巴勒斯坦问题进行投票表决。彼时刚经历了二战纳粹大屠杀的犹太人得到了欧美国家的同情,国际主流舆论都对以色列建国表示支持。
这使得阿拉伯人很是不满,两者不管是从宗教信仰还是民族文化上都有着较大差异,尤其是犹太人想要在巴勒斯坦建国这个提案,使得巴勒斯坦人极为不满。
当时联合国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建立一个联邦国家,由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共治,但这个选择在一开始就被美国否决了——他们更希望给犹太人划出一片专属地域。
于是第二个选择,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一个容纳阿拉伯人,一个容纳犹太人。
犹太人对此欢欣鼓舞,他们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漂泊了千年,如今他们竟然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国家。
然而,直到联合国投票开始之前,犹太人都没有拿到足够的支持票。然而,在犹太人对支持国的说服下,他们争取到了两天的宝贵时间,随后成功改写局面,以色列建国的决定就正式被拍板定案,巴勒斯坦有55%的土地被分给了以色列。
因此,巴以冲突在以色列建国后直接拉开帷幕。一年的时间,巴勒斯坦丢掉了自己五分之四的领土,而后,两者之间的怨结越来越大。
巴以冲突
从1948年到现在,以色列的人口激增了十几倍,领土也在不断向外扩张。领土的扩张伴随着的是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空间缩减,多年间,数以万计的巴勒斯坦人不得不离开家园寻找新的居住地,这些空白被犹太人填补,最终造成了如今的样子。
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来临,在冲突刚爆发时,有观点认为以色列才是受害者,毕竟犹太人真的流浪了太长时间了,他们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
然而随着冲突的持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这才恍然,原来以色列这个曾经的受害者,早已经变成了加害者。
在长达一年的巴以冲突中,已经有将近4.2万巴勒斯坦人在冲突中失去生命,超过9.7万人受伤。其中多数都是平民百姓,很多儿童也未能幸免。
但一年时间过去了,战火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甚至巴以冲突还令原本就紧张的中东局势变成了危机。
停火谈判陷入了僵局,世界多地反战声迭起,可这场冲突还会继续多久,最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我们都不得而知。
不过,巴以冲突的发生,却给人以一种熟悉的感觉,追溯源头发现,原来我国历史上不乏相似事件的出现。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唐朝的繁荣兴盛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鼎盛时期有多辉煌,在结束的时候就显得有多么狼狈。
开元盛世,形色各异的人络绎不绝,大都市商贾云集,文化经济交流经久不息,周边无人敢犯。
彼时唐朝与匈奴、突厥的交流众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统治阶级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内部矛盾不断,将相不和,统治者又不加干预,而一位东突厥人安禄山则趁虚而入,成为了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
安禄山本出身卑微,却在边境略有成绩后深得唐玄宗赏识从而节节攀升。手握重兵,安禄山野心渐长,最终看准时机起兵反唐,就此成为了令唐朝走向衰弱的一大因素。
安禄山就是忘恩负义的一个缩影,唐朝统治者相信他并将大权交于他,他却不懂感恩还大肆发展自己的势力从而反咬一口,这种行为注定遭到唾弃。
在《左传·成公四年》中有记载,表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长时间的发展中,一支民族早已形成了独立的运行体系,其文化、政治、经济等都是独一份的,与外来民族有着根本性的差异,所以就算再怎么融合包容,两者都很难一起发展。
和平共存
现在,巴勒斯坦人面临着的局面更加严峻,他们被迫承接了犹太人流浪上千年的悲惨命运,而以色列人并没有知足,甚至还在不断加剧地区纷争,在美西方国家的支持下蚕食巴勒斯坦的土地,以“受害者”的身份实施加害,还伤害了无数巴勒斯坦的平民百姓和儿童。
和过去不同的是,以色列的行为时刻被世界所关注着,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一目了然,在这场未知终点的冲突中,许多国家都愿意帮助战火平息。
那么怎样才能根本性的解决巴以矛盾呢?我国一贯坚持“两国方案”,也就是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双方明确土地界限分而治之,从而实现和平共存。
从本轮巴以冲突发生开始,到现在“两国方案”受到了诸多国家和人民的赞同,相信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巴以冲突可以真正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