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懂,王源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
八年前,那个唱着《青春修炼手册》的薄荷音少年,如今正站在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
当同组合的王俊凯手握多部待映大片,易烊千玺跻身40亿票房俱乐部,王源却在热搜上反复上演着“伯克利在读生”的都市传说。
这位曾经的国民弟弟,究竟是被流量时代抛下的过气偶像,还是在酝酿着破茧成蝶的蜕变?
时间倒回2017年那个夏天,当TFBOYS宣布“单飞不解散”时,三个少年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向不同维度。
相较于两位考入北电中戏的队友,王源选择远渡重洋进入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决定,在五年后的今天看来似乎暗藏玄机。
影视圈的门槛首先给了这个少年下马威——没有科班背景的他在《大主宰》中稚嫩的演技遭遇群嘲,甜系长相与170CM的身高在古偶市场显得格格不入。
音乐这条看似契合本心的道路同样荆棘密布。
尽管手握《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等原创作品,但传唱度始终困在粉丝圈层。
伯克利六年求学期间,除了与欧阳娜娜的校园VLOG引发过短暂讨论,专业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始终未见水花。
更令人玩味的是,本该去年毕业的他至今仍未官宣学业进展,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的国内行程记录,让“全日制学生”的身份蒙上迷雾。
当#王源皮肤状态#词条频繁登上热搜时,评论区俨然成为显微镜下的修罗场。
有人痛心疾首:“当年清澈的薄荷音主唱怎么成了满脸痘坑的油腻青年?”
也有死忠粉奋力控评:“这是正常男生青春期都会经历的!”
更有吃瓜群众戏谑玩梗,将“源,带包华子”的调侃做成表情包全网疯传。
不过舆论场并非全然负面。
在知乎“如何评价王源坚持做音乐的选择”话题下,某音乐学院教授这样写道:“在流量至上的年代,能放弃捷径沉心做音乐已是难得。
我们不该用短期成败衡量艺术追求。”
豆瓣小组里,有剧评人犀利指出:“与其说王源FLOP了,不如说内娱根本没有给唱作人留位置。”
站在24岁的人生节点,王源的困境恰是内娱畸形生态的缩影。
当演技派需要流量背书,实力唱将依赖综艺刷脸,坚持“纯粹音乐人”道路更像理想主义的豪赌。
值得玩味的是,近期某音乐节泄露的嘉宾名单上出现了他的名字,饭拍视频里抱着吉他的侧影依稀可见少年锋芒。
或许正如他在《滚烫的青春》里所唱:“就算跌倒姿势也要嚣张。”
这位经历过顶流辉煌与低谷徘徊的少年,正在用时间证明:在娱乐圈这场马拉松里,暂时的落后从不是终局判决。
当舆论场的喧嚣渐渐散去,属于王源的故事,或许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
现在,请问你自己,当你面对人生中的难题时,你会选择怎样的道路?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