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家族纠纷,因为一个包机费用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台北松山机场的海关记录显示承运大S骨灰的包机费用高达1.2亿新台币时,许多人都惊呆了。
一边是轰动的报道说,小S含泪“自掏腰包”承担了所有费用;另一边,却是法律文件里冷冰冰的事实:这笔费用的付款方写着“犬象有限公司”。
这让原本单纯的孝心行为,变得扑朔迷离,疑点重重。
小S到底有没有为姐姐买单?
大S的遗产里隐藏了怎样的秘密?
随着更多文件曝光,这个故事一直在发酵。
起初大家都以为,小S为了大S的后事,不计成本包下了一趟豪华包机。
台媒更是用“感人”、“担当”等词歌颂小S的“姐姐情深”。
翻开台北地方法院的档案,故事却有了不一样的发展。
根据犬象有限公司的文件记录,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公司目前的法人代表是黄春梅,而非小S。
在支付包机费用的合同中,也明确显示了付款方是“犬象有限公司”。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公司出钱,又和小S没有直接关系,她为何要称是“个人出资”呢?
更复杂的是,大S曾在几年前以“特殊人才”身份注资犬象公司5800万新台币。
这说明,这家公司其实和大S的财产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是不是意味着,这笔费用其实是用了大S的遗留下来的资产呢?
一系列看似无关的线索,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这笔所谓的“孝心支出”,更像是一场被包装过的操作。
不仅包机费用的来源成谜,小S和“犬象”之间的关系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公众的印象里,小S曾经是一家名为“犬象工作室”的总经理。
当包机事件爆发时,一些媒体还引用当年的信息,暗示小S利用自己的企业来处理姐姐的后事。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台北市商业处的记录显示,“犬象工作室”早在2015年就已经歇业,而后续成立的“犬象有限公司”,从未有过小S的名字。
换句话说,这家公司和小S没有直接的股权关联。
媒体的模糊报道,加上巧妙的措辞,让很多人误以为小S还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
这种信息的重叠,营造出了一个符合公众期待又容易被接受的真相:“小S在承担后事花费上倾尽全力”。
但实际情况可能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这背后,或许不仅仅是一次错觉,而是一场被精心设计的传播策略。
如果说小S的态度还有些耐人寻味,大S的遗产问题则更为复杂。
据台北地方法院公开的遗嘱内容,大S的部分音乐版权收益和内地直播收入是由犬象公司代管的。
此外,这些文件中还提到了一个“专项管理协议”,涉及汪小菲在台北房地产售卖款的问题。
律师的分析指出,大S生前的一些资产,包括直播收益、版权分红等,可能以某种方式被分配到了犬象公司。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S名下的公司突然在她最后一次生病期间增资了3000万新台币。
这笔钱疑似来自一个离岸基金账户,与公司法人的文化信托有关。
这样一来,包机费用的问题不仅仅是“谁付款”的简单争执,而是隐隐牵出了对大S遗产管理权的较量。
背后的经济关系盘根错节,远比一场姐弟之间的争执要复杂得多。
当然,家族矛盾不光只体现在金钱上。
大S的骨灰处理问题,也让人忍不住多想。
小S曾公开表示,会按照姐姐的遗愿,将骨灰以生态树葬的形式安放。
但有市民提供的社区管理记录显示,大S的骨灰在阳明山住所停留期间,小S频繁以“宗教祭祀活动”为由接待姐姐的律师团队。
真实问题在于,根据殡葬管理处的系统查询,至今仍然没有关于“徐熙媛”名下的任何生态葬申请。
而在此期间,犬象公司还曾发过存证信函,要求冻结大S录制的三期遗作母带。
种种细节让人不得不怀疑,在小S承诺“安放逝者”的背后,或许还存在一场不为人知的谈判。
公众更愿意相信的是她姐妹深厚的感情,但当这些细节被摆上台面,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律师、公司、资金流动,似乎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背后的利益考量。
从一个简单的包机费用问题开始,事情却像一团越理越乱的线球。
大S的骨灰,犬象公司的账本,小S的自费声明,大S的遗产文件……每一个看似孤立的内容,其实都像拼图的一块碎片,把它们拼在一起时,却让人看到了一幅远比表面复杂的图景。
或许,这场风波的核心并不在于1.2亿到底是谁出的,而是一个家庭在悲剧与争议间如何去面对“真实”。
真相可能不会立刻揭露,但公众更希望看到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利益算计,而是最普通也最真诚的亲人之间的牵挂与守护。
这或许,也是每一个关注这个事件的读者,在深思之后最期望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