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东国家也曾拿捏美国和以色列

马赛克 2024-10-17 16:06:15

从流浪的犹太人落脚巴勒斯坦地区开始,就意味着中东似乎不再太平。

建国不到80年的时间,如果算上现在的冲突,以色列已经参与了6次中东战争,凭借着前五次全部获胜的辉煌成绩,获得了“中东小霸王”的称号。

犹太人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如此所向披靡,离不开以下三个原因:

1、中东其他国家的不团结。按道理来说,中东绝大多数人都有着相同的宗教,有钱国家也不少,人数和土地面积更是为以色列数十倍之多,如果始终团结一致,不可能5次都输掉,就算是输也会两败俱伤鱼死网破,而不是如此“窝囊”。

2、犹太财团的豪横。不得不说,经历过二战的“洗礼”,犹太人更加团结了,他们依靠在全球多财多亿的实力,让很多西方国家不得不忌惮甚至屈服其影响力。另一方面,有钱有影响力就能买到大量的先进武器,可以在战备上拉开差距。

3、美西方的支持。这个是最主要原因,作为蓝星上唯一的霸主,老美一直都想牢牢把控全球,以色列在中东称王称霸,离不开老美的战略需求支持。中东诸国打以色列如果还能掰掰手腕,老美的入场无疑打破了最终的悬念。

也就是说,想要和以色列正常对抗,得先给美西方点“威慑”才行。纵观五次中东战争,真正能在战略上有此行动并获得些许收效的,就只有第四次了。

因为,第四次的时候,中东国家动用了他们最为优势的“武器”——石油。

1973年10月14日,维也纳,欧佩克和石油公司的协商未能达成一致。10月16日,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阿联酋、卡塔尔和科威特决定单边将原油出口国税率基准价格从每桶2美元提升到每桶3.65 美元,涨幅超过80%。

这次谈判和提价的背景正是十天前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土地,将数百万巴勒斯坦人民赶出家园,为了夺回这些土地,在以色列举行犹太节日赎罪节那天,埃及与叙利亚军队袭击了以色列,引发第四次中东战争。

10 月17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阿拉伯国家石油部长做出决定:石油禁运并减产5%。他们在联合公报中称:每月石油生产将在前一个月的基础上减产5%,直至以色列军队撤出1967年6月以来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并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

10月19日,石油禁运开始生效。当时的全球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宣布石油减产10%,同时停止向美国和荷兰运送石油。向美国禁运是因为美国直接支持了以色列,向荷兰禁运是因为中东出产的石油中很大一部分经由荷兰的鹿特丹港转运至西方国家。

作为反击,同一天,尼克松总统宣布给予以色列2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并授权以色列航空公司无须登记就可以在美国着陆,以提供军用物资给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在中东再次发起进攻,这进一步激怒了阿拉伯国家。很快,又一波提价和禁运的措施如约而至。

1973年底,每桶原油价格超过了5.2美元,并在市场恐慌情绪的加持下,短短两个月内飙到了11.65美元每桶。

很快,效果就显现了,因为几十年以来,石油一直都是1-2美元一桶,西方国家非常悠闲地享受着廉价石油带来的工业繁荣。他们似乎忘记了没有石油的日子是如何艰难,特别是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只有200万辆车;至石油禁运期间,全世界的汽车数量达到3亿辆,其中2亿在美国。

“没有石油,美国寸步难行。”

在面对记者的提问,基辛格说出了这么一句“一语双关”的话。这句话背后一个非常现实的数据: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6%,却消耗了全球产出能源的 33%。

这是美国战后第一次经历物资短缺。

美国消费者陷入恐慌,他们驾驶着车子,计量仪上显示的数字接近于零,他们只想着要加满汽油、储藏汽油。让美国人雪上加霜的是,那一年美国和欧洲都经历了数十年不遇的寒冬,进一步使全球石油需求激增。

曾经照亮整个曼哈顿的摩天大厦被巨大的黑色深渊所吞没。

11月27日,尼克松总统发布全国紧急令,进行控制石油价格、石油生产及分配。然而,这个命令收到相反的结果,加剧了市场的慌乱。作为美国汽车工业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总部所在地,底特律完全笼罩在悲伤的气氛之中。市中心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陷入了一片黑暗,只剩下公路右侧的大型霓虹灯广告牌在黑夜之中闪烁着灯光。

几十年以来,通用总部坐落于底特律市中心的摩天大楼,彰显着跨国公司的巨大实力,哪怕两次世界大战和N次金融危机,都未能伤其分毫。然而在这个1973年冬天,这个超级巨无霸也陷入了持久艰难的危机之中。

1973年11月27日,尼克松总统疲惫地出现在电视上发表讲话:“美国正在经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能源短缺,程度远远严重于二战时期。”

和美西方状况刚好相反的是阿拉伯国家以及石油供应商。

埃克森、壳牌、德士古、美孚、BP石油、雪佛龙和海湾石油的利润相比前一年平均增加了80%。

1974年,欧佩克国家储备达1400亿美元,其中阿拉伯国家占60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国内收入的14%,全球跨国公司资产的18%。1这一年,欧佩克盈利达到了3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收入的4.3%和联邦德国出口额的2/3。

英国周刊《经济学家》为此特定写了一篇文章,具体描述了在几分钟、几小时、几天内,欧佩克的利润达到了世界经济的比例。《快报》告诉大伙欧佩克的盈利只需要15.6年就可以购买全球所有的上市公司,3.2年就可以以每盎司850美元的价格购买全球所有中央银行中的黄金,10天就能购买整个爱丽舍宫,8分钟就可以买下整个艾菲尔铁塔。

阿尔及利亚石油部长贝莱德·阿卜杜萨拉姆在公开表示:石油收入足以重新建立全球平衡,为了不受冲击,西欧会有25%的工业转移至第三世界。

“石油就足以满足所有的食物进口。”

伊朗的巴列维国王自信而平静地对欧洲记者说:“十年后我们的生活水平将赶上你们法国人、英国人和德国人。”

面对记者的质疑——”我们花了几个世纪才达到这样的生活水准,您认为十年的期限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现实吗?”

巴列维国王举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例子:

1969年3月,出访美国。当时石油充足,价格每桶只需要一美元。我在白宫对尼克松总统说:“总统先生,我有一个提议对你们绝对有利。我将在十年内以每桶低于1美元的价格向贵国提供100万桶石油,无论世界市场上价格如何变动,这个价格都不会改变。贵国能借此扩充石油战略储备,在供应受阻或发生冲突时不受影响。如果您同意,我立刻就同您签订合同。”

尼克松总统告诉我他需要考虑一下我的提议,于是我在得到回复之前就回德黑兰了。一周之后,美国驻伊朗大使请求会面,告诉我总统拒绝了我的提议,理由是:美国政府不会购买除军事需要以外的石油,这是由私人公司进行的商业交易。

“谁能够想到四年后一切都变了,石油的价格飞速上涨?因此,你看一切都有可能。”

这个时候,美西方似乎被拿捏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出兵中东,亲自下场,但这样不仅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还容易和苏联直接从冷战变成热战,而且老美以后在中东会被所有国家拉入黑名单;二是屈服签署协议,不再支持以色列,但这样意味着老美在中东的布局和牵制将功亏一篑,这块黑金之地很有可能变成姓”苏“。

骑虎难下之际,基辛格给了尼克松一条建议:让子弹飞一会,反正以色列已经打赢了军事战争,石油战争半年内也会见分晓。

不得不说,基辛格的眼光够辣,都不用半年,三个多月后,石油混乱便结束了。中东禁运解除了,美国石油恐慌也平静了。

没有人知道其中原因,因为这似乎属于高度机密。目前我们仅能从一些当时白宫官员退休后的回忆录以及美国政治记者的披露中找到几点:

1、许多石油运营商透露,沙特并未严格执行过石油禁运,而是通过独立的石油商和投机客,间接地将石油卖给了受禁国。也就是说,所谓的禁运政策,中东各石油大国也没有坚定团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空喊口号的不少。

2、受到美国的军事威胁。美国外交委员会主席富布赖特在国会发言中直言:“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在当今世界未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如同羚羊生活在猛兽出没的丛林之中。作为朋友,我们应该提醒他们,如果他们确实威胁到了工业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尤其是威胁到我国的话,那么他们就是在冒险。”

3、工业结构脆弱的中东国家经不起反噬。石油少了就变贵,工业生产成本上市,企业直接将这些成本转移到消费者手上,造成很多商品价格也在暴涨。而当时的中东国家除了石油富余外,绝大多数生活必需品和食品都需要向西方国家进口。很快他们就发现,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额外收入,统统都给了工业品,也就是说钱绕一圈后,又回到了西方国家口袋里。当时伊拉克和阿尔及利亚资金短缺,反而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贷款便是最好的证明。

4、巴列维的搅局

伊朗虽然为欧佩克的创始国之一,但那时候的伊朗属于妥妥的“汉奸”,为什么呢?因为刚好在这个时间,其最后一个国王巴列维在美西方的帮助下重新夺回了被伊朗人民起义夺走的政权。也就是说,他属于“傀儡”的存在。

1971年以来,这个国王就没有忘记过回报美西方,先英国合作,由大财团来开发波斯湾的矿层。

接着将伊朗石油的股权一下子卖给了多个美西方石油公司:BP和壳牌掌握了伊朗石油主要开发权,比例分别为40%和14%;埃克森、美孚、德士古和海湾石油各得到8%的开发权。另外,为了获得美国武器支援,巴列维签署了新的协议,大大加强了美国公司在波斯湾的实力,美企掌控的石油生产从1938年的 14%上升到了55%。

也就是说,中东其他国家禁运和减产的部分,很快就能从伊朗这边得到补充。

5、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加大马力增产,他们一年的产量从2800万吨猛增到了4000万吨,这些增产又进一步缓解了美国市场的供给不足。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 阅读:0

马赛克

简介:想正经的看图文,想娱乐的看视频,生活需要点马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