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我解释解释,我这么大的一颗子弹,怎么突然就断了呢?浅谈12.7×108mm弹药的断壳问题

晓枪 2025-02-18 09:57:12

前文提到过,12.7×108mm弹药的弹壳整体来说偏薄,因此常有断壳事件发生,我国从54高机到171重机,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因此这些机枪要常备拉断壳器。而同样发射12.7×108mm弹药的俄罗斯KORD机枪也曾在众目睽睽之下,出现过抽壳故障,真可以说是难兄难弟。

△ 最新的新型12.7mm机枪弹(右1)为了减重,还把本就偏薄弱的弹壳壁进一步削薄了。图源见水印

54高机虽然枪管可拆,但是一枪只配一根枪管,闭锁间隙一般是出厂直接调整好的,不存在换枪管调闭锁间隙的问题。如果出现断壳问题,除了弹膛内有异物外,很可能是因为枪管固定栓螺母没有完全扭紧,导致闭锁间隙变大,或者老弹药弹壳质量不好。当然,个别54高机在在寿命后期,磨损变大,闭锁间隙也有可能变得不再合适,出现断壳故障。

77/85高机由于自动原理非常的特殊,因此几乎杜绝了断壳故障。77/85高机在开锁时,后退的枪机框和弹底膛压会一起发力,让枪机向后运动,让鱼鳃板闭锁收拢。因此77/85高机是存在自适应能力的,膛压高时,弹壳紧贴弹膛,弹壳不后退,枪机不开锁不抽壳,当膛压下降到一定值后,能将弹壳顶出时,枪机才开锁抽壳,既然弹壳都能自己顶出来了,也就不存在抽壳阻力大,导致拉断壳的问题了。

△ 得益于77/85高机独特的枪机开锁设计,77/85高机几乎没出现过断壳问题

到了89式重机枪时,情况又复杂了起来。89式重机枪采用了枪管节套一体更换的设计,节套直接安装在枪管尾端,可以保证枪管用到打废,闭锁间隙依旧合适,理论上基本可以避免断壳问题。但是实际上89重在研制阶段也还是遇到了断壳问题,经过一系列常规改进,如弹膛开槽、整枪机闭锁突笋螺旋支撑面(预抽壳)、延迟抽壳时间,依然没有改善。最后发现,当将枪管外壁的开槽加深后,断壳现象减少了。将枪管外壁纵槽加深后,枪管的刚度减小了,弹药击发弹壳膨胀后,弹膛也跟着小幅度弹性形变,弹壳短时间内受到的束缚变小,所以弹壳内应力减小,抽壳时也就不容易粘膛了。而且开槽加深后,枪管温度场分布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最后通过调整枪管外壁纵槽深度,将断壳问题解决了。

△ 枪管外部纵槽居然也影响断壳,这是大家之前都没有发现过的

而171式重机枪,据传即使是使用弹壳更厚的54穿燃,在研制初期也有断壳问题。经过一系列排查后,最终采用了两套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案一是通过及时更换新闭锁卡铁调整闭锁间隙,171重机枪用的是和QJK99/W85类似的双钩卡铁闭锁,当出现断壳问题时,就证明这套卡铁已经磨损的严重了,可以换上备用闭锁卡铁了。这套方法虽然看着很随意,但却是最实用最方便的方法,能直接将闭锁间隙恢复“出厂设置”。第二种方法就是弹膛内开纵槽,足足开了12条,这彻底杜绝了弹壳粘膛,自动机大力出奇迹把弹壳拉断的问题。

△ 171重机枪的弹膛内有12条弹膛内纵槽,可见射击后弹壳上全是纵向的痕迹

至于俄罗斯的KORD大口径机枪,它在那些训练不足的人员手里,确实容易出故障,而且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出现了抽壳故障。2021年的坦克两项中,KORD机枪出现了非常多的故障,有的是车组手劲不够,上膛时自动机没挂住阻铁就释放,直接走火了(人员问题),有的是导气箍出了问题,自动机不后坐,机枪变栓动,或者后坐起来速度过慢,连打了两发后就又停了。不过之前这些故障好歹还是能继续射击的,直到卡塔尔队登场,射了一发后,KORD机枪就彻底不响了,车组乘员拼尽全力暴力排障仍无法战胜,就叫来了毛子小伙。毛子小伙上车鼓捣一阵,还是不行,只能再找了个毛子中登,中登发现膛内弹壳还在,于是就试图把弹壳整出来。搞了半天,弹壳还在弹膛里纹丝不动,毛子无奈,就把这挺机枪完全拆下来,拉去后台修理了……

△ 第一发弹壳没取出来,第二发弹药(车组乘员手持)入膛时直接卡死

△ 撬了半天,没取出弹膛里的弹壳

△ 短时间内没救了,换枪吧……

KORD这个抽壳故障,不是把弹壳拉断了,就是把弹壳给拉变形了。因为弹壳没有完整抽出,自动机的能量都用在“破坏”弹壳上了,自动机后坐能量也不足。然后自动机就提前复进,又把被破坏了的弹壳送进弹膛,导致弹壳二次形变,卡塔尔队暴力排障时,又让第二发待入膛的弹药强行入膛,强行入膛的第二发弹药很可能导致了膛内弹壳第三次形变……

所以说,再好的武器装备,让不熟悉它的人来用,那也是要歇菜……

0 阅读:13

晓枪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