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8月8日已经立过秋了,但高温天气并没有退去。这种情况下,不少人会有疑问,都立秋了,咋还这么热?还会热多久?民间把立秋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又是什么意思?
立秋了,为什么还热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就此结束,看看这天气,依旧热的随心所欲!立秋这天往往处于中伏,还处在暑热最严重的时段。立秋后,暑气一时难消,秋后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一般需要到处暑才出暑,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所以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
秋老虎是什么
如同“秋波”不是秋天的菠菜一样“秋老虎”也不是秋天的老虎,目前“秋老虎”没有气象意义上的国家标准。它是我国民间对立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一般多发生在8、9月之交,“秋老虎”主要是在进入立秋节气后,我国南方在高压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天气现象。发生在立秋之后,出现在局部并持续日数约一周左右,炎热程度略逊于盛夏时节。南方总体上强于北方,这就是“秋老虎”的主要特征。
如何区分“早立秋”和“晚立秋”?
按照民间的说法,主要有2种方法。一种是按照立秋当天的阴历时间,一种是按照立秋的具体时间。其一,立秋当天的阴历时间立秋当天的阳历是固定的,在每年的8月7日或者8月8日,但是,阴历是不固定的。有些年份在阴历六月份,有些年份在阴历七月份。人们常把六月份立秋的年份称为“早立秋”,把七月份立秋的年份称为“晚立秋”。今年(2023年)立秋时间是阳历的8月8日,当天对应阴历时间为六月二十二日,因此,单从这种说法来说,今年立秋属于“早立秋”。
其二,立秋当天的具体时间每年进入立秋时,都有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当太阳到达黄经135°的那一刻起,就是立秋了。而这个具体的时间点也不是固定的,每年都有差别。有些年份在凌晨或上午,也就是12点之前,有些年份在下午或者晚上,也就是在12点之后。人们常把在12点之前就立秋的年份,称为“早立秋”。相反,在12点之后立秋的年份,称为“晚立秋”。今年立秋的具体时间是凌晨2点22分41秒,在12点之前,因此,单从这点来判断,今年也属于“早立秋”。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句农谚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大概意思是说,如果当年是“早立秋”,那么立秋之后,温度下降较快,很快会感到凉爽。相反,如果当年是“晚立秋”,那么立秋之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通过“热死牛”的夸张说法,来形容温度很高。
俗话说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此高温预计还要持续半个月左右,会继续把8月份热完,到9月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降温。
防暑降温需要注意这些“热”隐患?
1、适当补充水分
夏季外出,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平时可适量吃些西瓜,桃,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水果,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2、出门应该适当做好防晒保护
出门时,应该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而待在家中的老人也要注意休息,高温时减少外出,避免高温阳光直射下的连续劳动,热射病常因照射时间过长所引起的,尤其应该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出行,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外出。
3、夏季应准备防暑药物
夏季出行,应该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物缓解病情,病情严重应及时送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