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日本外交大臣宫崎骏和国防大臣滨田康树举行了会谈,双方表示,要制定更具“攻击性”的战略,以反击“中国、朝鲜和俄罗斯”。
(参加会谈的布林肯)
美国同意把将《美日安全条约》第五条的集体防卫的范围,扩大到太空和钓鱼岛。奥斯汀还表示,“我想重申,美国以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各种能力,保卫日本的坚定承诺。”
不仅仅是美国,英国也来凑热闹。英国和日本首相同期签署了一份所谓的《互惠准入协议》,意味着两国能够“计划和实施更大规模、更复杂的军事演习和部署”,重点放在印太地区。
他们的说法虽然听起来气势汹汹,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反而会变得“有趣”。
根据奥斯汀的说法,美国要尽一切力量来维护美日同盟,保护日本的安全,甚至不惜动用核武器,实际上日本完全没有受到核威胁。中国官方从来没有讨论过对日本使用核武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早已明确表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或无核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日本虽然在对华关系问题上,经常采取错误立场,但到目前为止,日本自卫队还是没有核武器的。因此适用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朝鲜方面虽然研制了核武器,但首要作战对象也是美国而不是日本,因为击败美国,日本就不战自败了。
(部署在日本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所以奥斯汀的这个说法,可以认为是一种空洞的支持。实际的潜台词是,既然美国都拿出核力量了,那么在常规军力方面,日本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为美国多分担一些。
实际上,这是美国近两年来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推行的主要战略,因为美国的产业基础萎缩,政府债台高筑,所以在中国周边部署大量美军,直接对中国进行威慑,已经是力不从心的事情了。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方就不厌其烦地强调“伙伴”这个词,其中不仅仅包括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美国阵营成员,也包括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南海周边国家,以及印度。美国希望用“号令诸侯”的方式来给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同时减轻自己的负担。
当然,这只不过是美国人的一厢情愿罢了。在他所看重的所有伙伴当中,几乎没有人积极响应这样的号召,不要说东南亚国家不肯上当,印度不愿意加入美国的反华军事同盟,就连韩国、澳大利亚也不积极。这两个国家虽然在嘴上说得很好,但在实际的对华关系和军事部署上,采取的具体行动却是有限的。韩、澳虽然都在增加军费开支,但是远远不到和中国打仗的地步。因此在西太平洋,真正有积极性、采取实际军事行动来针对中国大陆的,也只有日本和台岛了。美国的怂恿和放纵,给日本提供了一个借口,把长期积累的对华负面情绪化作了实际行动。
(英军和日本自卫队举行联合演习)
日本对中国有负面情绪并不难理解,主要是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对中国等亚洲国家欠下的历史血债,担心总有一天会被清算历史旧账。如果中国弱下去了,就不用担心遭到追讨。第二个来源,是日本当年所设想的亚洲雁行秩序被中国完全击破,如今中国才是整个亚洲经济秩序的龙头。只要这个龙头不倒下,日本就没有机会充当亚洲经济的领袖,更不要谈政治发展了。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日本甚至觉得日美同盟都不够保险,不足以让自己有安全感,所以又想跟英国结成同盟。
但是英国不得不面对国家综合实力严重缩水、已沦为中等强国现实的同时,但它又不肯放弃曾经“日不落帝国”的优越感。所以在这些年的对外政治军事外交操作上,更倾向于采用四两拨千斤的办法,在关键的时间和地点出招,破坏当地的和平稳定局面,给英国创造新的机会。因此日本和英国达成所谓的双边部队互访协议,在日本看来是向军事同盟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英国可能未必有同样想法。
(美国智库CSIS兵棋推演表明美军损失惨重)
英国也罢、日本也罢,之所以现在还有胆量采取这样的政策,主要是因为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还有足够的威慑力。只要我们赢得了台海或者其他方向上的战略胜利,迫使美国的影响力退出西太平洋,那么局势就会发生颠覆性变化。届时任凭日本有多大的野心,有多少阴谋诡计,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