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鄂豫皖红4军与红25军在湖北黄安合编为红四方面军,成立之初的红四方面军设有总指挥、政委及政治部主任,但未设副总指挥及参谋长,方面军总部同时兼任红4军军部。
红4军编有第10、11、12师共三个师,三个师的师长分别由倪志亮、王树声、陈赓担任。
倪志亮毕业于黄埔四期,曾参加广州起义,后随起义部队向东江地区转移时因病掉队,康复后辗转至豫东南恢复工作,不久被安排到鄂东北地区创建游击队,并担任了游击队队长,倪志亮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在鄂豫皖工作的。
王树声自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后就一直在鄂豫皖工作,先后担任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二路军分队长、工农革命军第7军第1队党代表、红11军第31师第91团党代表。
陈赓毕业于黄埔一期,曾参加南昌起义,在跟随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的会昌战斗中不幸左腿负伤,后被安排到上海治疗腿伤,康复后,被留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后因顾顺章叛变,不得已撤出上海,而此时恰逢鄂豫皖急需军事干部,于是陈赓便前往鄂豫皖担任了红4军第318团团长。
1932年9月红四方面军总部设立参谋长一职,由第12师师长陈赓担任,但陈赓出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仅一个月便不幸右腿负伤,当时鄂豫皖医疗条件有限,陈赓再次被安排到上海治疗,在这之后陈赓就没有回到红四方面军工作,后一直在中央红军工作。
在陈赓前往上海疗伤后,参谋长一职没有安排新的人选,直到1933年7月倪志亮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倪志亮是红四方面军任职时间最长的参谋长,有2年多的任职时间。
鉴于红四方面军部队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是在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增设副总指挥一职,由王树声担任,同时兼任红31军军长,王树声是红四方面军唯一的副总指挥,后曾任西路军副总指挥。
到了抗战初期,倪志亮被任命为129师参谋长,陈赓出任129师386旅旅长,王树声则被安排在抗大三期学习,直到1938年4月才前往一线出任八路军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
就抗战中、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来看,原红4军的三位师长数陈赓发展最好,长期担任一线野战部队的军事主官,还曾一度指挥过大兵团作战,至建国前夕已担任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王树声则是长期在地方军区工作,先后担任八路军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八路军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八路军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鄂豫军区司令员、湖北军区副司令员。
倪志亮在抗战初期虽出任曾八路军师参谋长,但任职时间并不长,抗战中后期更是被调离一线回到延安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主要在东北工作,前期主要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的三级军区(吉江军区、嫩南军区、嫩江军区等)司令员、二级军区(西满军区)副司令员。而到了后期则转而从事部队教育工作,担任了近两年的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副校长。
1952年全军评级,陈赓定级为军委委员级,王树声定级为正兵团级,倪志亮定级为准兵团级,根据1955年的授衔情况来看,军委委员级的基准军衔是大将,正兵团级的基准军衔是上将,准兵团级的基准军衔是中将,因而陈赓和倪志亮分别被授予大将、中将军衔,而当时大将中需要红四方面军的代表,曾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无疑是最佳人选,因而被授予大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