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5年的秋天,李建国坐上了前往新疆的绿皮火车,他的目的地是一片广阔的棉花田。那时的他,刚满20岁,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财富的渴望,踏上了摘棉花的旅程。火车上,人声鼎沸,车厢里弥漫着各种味道,有烟味、汗味,还有远处传来的方便面的香气。李建国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紧紧握着那张皱巴巴的车票,眼睛不时地望向窗外,心中充满了期待。
“小伙子,你这是要去哪里啊?”一个温和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李建国转过头,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正微笑着看着他。她穿着朴素,脸上带着岁月的痕迹,但眼神里透露出一种亲切和温暖。
“阿姨,我去新疆摘棉花。”李建国礼貌地回答。
“哦,那是个好地方,我年轻时也去过一次。”中年妇女点了点头,然后自我介绍道:“我叫赵秀芬,你叫我赵姨就行。我也是去新疆,不过我是去看我妹妹的。”
两人就这样聊了起来,赵秀芬的谈吐中透露出一种从容和智慧,让李建国感到非常亲切。他们聊了一路,从家乡的风土人情到旅途中的趣事,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火车缓缓驶入新疆的站台时,两人已经像是多年的老朋友。
“建国,既然我们这么有缘,不如你认我做个干姐姐吧。”赵秀芬突然提议。
李建国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好啊,赵姐,以后我就叫你干姐姐了。”
就这样,李建国在火车上认下了一个干姐姐。他们在站台上告别,赵秀芬给了他一个地址,告诉他如果有机会,可以去看她妹妹。
摘棉花的日子是辛苦的,每天从早到晚,李建国都要在棉花田里劳作。阳光炙热,汗水湿透了衣背,但他从未抱怨,因为他知道,每一滴汗水都能换来实实在在的收入。晚上,他会和其他工人一起围坐在篝火旁,分享一天的劳作和收获。
一天晚上,李建国正准备休息,突然听到了敲门声。他打开门,惊讶地发现站在门外的竟然是赵秀芬。
“干姐姐,你怎么来了?”李建国惊讶地问。
“我来看看你,顺便给你带了些吃的。”赵秀芬笑着递给他一个包裹,里面装着一些干粮和水果。
两人坐在简陋的宿舍里,赵秀芬关切地询问李建国的生活情况,李建国则一五一十地讲述着每天的劳作和遇到的困难。赵秀芬听着,不时地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心疼。
“建国,你这么年轻,就出来吃苦,真是不容易。”赵秀芬叹了口气。
“干姐姐,我不怕吃苦,只要能挣钱,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我就满足了。”李建国坚定地说。
赵秀芬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她知道,这个年轻人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和坚韧。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建国和赵秀芬的联系也越来越多。赵秀芬经常给他带来一些生活用品,还会教他一些生活小窍门。李建国则在休息日去赵秀芬妹妹家帮忙做些农活,两人的关系越发亲近。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建国逐渐适应了新疆的生活,他的皮肤变得黝黑,手上也布满了老茧。但他的眼中始终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一天,赵秀芬带来了一个消息,她的妹妹要结婚了,希望李建国能去参加婚礼。李建国欣然答应,他穿上了最好的衣服,带着自己摘的棉花做成的小礼物,去参加了婚礼。
婚礼上,他见到了赵秀芬的家人,他们热情地接待了他,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李建国在婚礼上帮忙张罗,忙前忙后,他的勤快和热情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婚礼结束后,赵秀芬找到李建国,递给他一个红包:“建国,这是我给你的,谢谢你这段时间的帮助。”
李建国推辞着不肯收:“干姐姐,我帮你是应该的,这钱我不能要。”
“你就收下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赵秀芬坚持。
李建国看着赵秀芬坚定的眼神,最终收下了红包。他知道,这份礼物不仅仅是钱,更是赵秀芬对他的关心和认可。
随着冬天的临近,摘棉花的季节也结束了。李建国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赵秀芬的感激,踏上了回家的路。火车上,他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知道,这次新疆之行,不仅让他赚到了钱,更让他收获了一份珍贵的亲情。赵秀芬的关怀和支持,让他在异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
李建国回到家乡,用摘棉花挣来的钱做起了小生意。他时常会想起赵秀芬,想起在新疆的日子,那些辛苦而又充实的时光。他知道,那些经历将成为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多年后,李建国已经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他经常回到新疆,看望赵秀芬和她的家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早已超越了血缘,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