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托孤白帝城,邓芝出使东吴,为蜀吴联盟铺路

畅敏古今风云 2023-10-31 09:42:18

公元223年四月,因夷陵之战战败,西蜀刘备托孤白帝城。魏主曹丕闻讯,依司马懿之计,立马联合辽东鲜卑国、南蛮孟获、东吴孙权,又遣降将孟达,差大都督曹真各统兵十万,五路并进,向西蜀杀奔而来。

五十万大军来袭,刘禅犹如五座大山般,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不过,在诸葛亮的眼中,只不过是一盘散沙而已,足不出户便让这五路兵马退回。

诸葛亮并不在意这五路来犯之敌,他真正关心的是谁可替自己出使东吴,促使孙刘联盟重新建立起来。

在呈鼎足之势的魏、蜀、吴三国中,曹魏仍是巨无霸级别,单单西蜀或是东吴,都无法与之抗衡。西蜀欲复兴汉室大业,只有联合东吴,合纵抗魏,一切才皆有可能。

吴蜀双方经过猇亭一战后,结怨不浅,蜀中官吏厌吴者居多,亲吴者又不敢言,选出合适的人选的确很难。

好在难选并不代表选不出,时任户部尚书的义阳新野人邓芝,最终被诸葛亮挑中,奉命往结东吴。

邓芝是东汉名将邓禹之后。

一切不出所料,邓芝一入吴,并没有见到欢迎的笑脸,只见两行武士,威风凛凛,各持钢刀、大斧、长戟、短剑,直列至殿上。殿前鼎镬内热油正沸,左右武士以目视之。

孙权给自己来的这个下马威,邓芝并不惧怕,只是报以微微一笑。邓芝知道,自己今天此行若要成功,则会被孙权奉若上宾,或要失败,虽然不能真的跳入油锅,但却难免受尽奚落和轻视。

成败在此一举,我命由我不由天。

看着碧目紫髯的孙权,邓芝知道自己绝不能绕弯子,玩虚的,必须不虚假、不做作,直来直去,只有“素履”,才能实现“往无咎”。

所以,邓芝开门见山地告诉孙权,自己此来,不是做说客的,而是为吴国的利害而来。

诸葛亮看到了只有蜀吴联合才能拒曹魏,孙权也一样看到了这一点。孙权本意欲与蜀讲和,但又担心蜀主刘禅年轻识浅,不能使吴蜀联盟善始善终。

针对孙权的顾虑,邓芝做出合理的解释:大王乃命世之英豪,诸葛亮亦一时之俊杰;蜀有山川之险,吴有三江之固;若二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兼吞天下,退则可以鼎足而立。

邓芝先是为孙权描绘了联则进、退皆利的美好蓝图,接着,又向孙权分析了分则唇亡齿亦寒的不利后果。

今大王若委贽称臣于魏,魏必望大王朝觐,求太子以为内侍;如其不从,则兴兵来攻,蜀亦顺流而进取:如此则江南之地,不复为大王有矣。

与蜀通好则前景美好,向魏称臣则后患无穷。邓芝的话说到了孙权的心坎上,孙权知道这一切都是实情,绝不是危言耸听,赶紧请邓芝入后殿,待以上宾之礼,相约合纵抗魏之事。

就这样,邓芝凭三寸不烂之舌,完成了诸葛亮交办的政治任务。

随即,东吴张温奉命到蜀通好,也表达了东吴的诚意。

不久,邓芝第二次入吴答礼。

这一次见到邓芝,孙权大喜,设宴款待。酒席间,孙权又向邓芝抛出了一个问题:若吴、蜀二国同心灭魏,得天下太平,二主分治,岂不乐乎?

吴蜀联合只是权宜之计,真的有合力灭魏的那一天,不要说孙权不甘心吴蜀分而治之,就是诸葛亮也不会同意的。

对于孙权言不由衷的假设,邓芝又一次采取了“素履”之策。

邓芝很明白地告诉孙权,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如灭魏之后,未识天命所归何人。但为君者,各修其德;为臣者,各尽其忠:则战争方息耳。

不掩饰,不做作,真诚直言,坦诚相待,孙权欣赏的正是邓芝的“素履”,遂厚赠邓芝还蜀,自此吴蜀通好。

由此看出,具有战略眼光的是诸葛亮和孙权,充满智慧而又能言善辩的是邓芝。邓芝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

1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