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就有这样的诗句: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却不归。”
此诗中“明妃”是指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王昭君据说相貌十分出众,就连天上飞来飞去的大雁看到她的颜值也忘了展翅翱翔,最后从天而降。
说起这句话难免使人心潮起伏,古代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人,那有着这样绝色美貌的王昭君为什么不在宫中受汉元帝封妃,而是远嫁匈奴?
这个疑问伴随着王昭君真实面貌的复原,最终也有了解决。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个故事。
王昭君所处西汉时期又被世人称为“明妃”或“王明君”。她同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我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沉鱼落雁是指她。
王昭君虽出生于普通家庭,却以容貌出众、多才多艺在地方上很有名气,被称为地方第一美人,据说有无数才子、富商想把她嫁进门来。
峨眉绝世难觅,能使花羞在上林。
后汉元帝全国选秀时,王昭君作为秀女之一,虽有出众容貌,却无法让其直接成为帝王册封的后宫妃子,仍需按照程序进行。
王昭君刚进宫的时候只是个身份低微的宫女,再加上选送的宫女数量过多,作为一国之君,皇上自然也不能就是逐一拜见这些秀女了。
为此帝王通常都要请皇宫里的画师,把这些宫女的面貌画下来,画成图画之后才供奉起来。
汉元帝将首先从画像中甄别出这些样貌比较平凡的宫女,唯有样貌优秀的宫女才能进入下一回合。
是使画工图其形迹,依图造形神。
这种甄别难免有些破绽,即宫女可以通过银两收买画师,而给予画师银两后,自然画卷中的面貌也就好看多了,这也就提高了被帝王选妃的几率。
但王昭君家境很一般,加之她觉得以自己漂亮的外表,被选为皇帝的妃子已成定局,基于这一原因只能选择将钱财送到画师手中。
唯王嫱不肯,遂不得召。
让王昭君怎么也想不到的是画师们不仅没能正常地勾勒出自己的容貌,还直接把自己画得丑态百出,最后还让自己落选了,于是王昭君成了宫中一个平凡的宫女。
一直到匈奴单于来求亲时,王昭君的命运才发生转折。由于匈奴地处偏远、十分荒凉,面对和亲这一事情宫中的女子自然十分不愿意。
为此汉朝皇帝常常选择一些地位平居的妇女以为义女,封公主,也或别的地位然后送匈奴和亲,王昭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送到塞外和亲。
远嫁匈奴之前王昭君是需要去见汉元帝的,也就是说在这一时间后者是真的见过王昭君的,据说那时候对她的美很是震惊。
及往召之,美貌压宫。
汉元帝见到王昭君时心里非常遗憾,这么漂亮的女人居然不是自己的,可是不管皇上心里有多自责,也不能出尔反尔了,只有“心一横”把他嫁给匈奴。
这件事发生后,汉元帝直接把怒气撒在画师毛延寿的头上,把他直接杀掉。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昭君美貌有多突出,也使后人之人对王昭君容貌有了更多的好奇,王昭君究竟是个什么美女。
是以穷案之事,画工尽弃市中。
在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借助一些科技手段,有关专家已经恢复了王昭君本来面目,那这个美人到底长得怎样?
提起美人,相比较于人们心中的形象来说,应该是有一张尖刻的瓜子脸。
在此基础上,要有一双明眸,清秀的鼻子和樱桃般的小嘴儿,唯有这样子才能满足我们对古代美女们的遐想。
但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恢复后的王昭君肖像,用现代人眼光看决不能称其为绝色容颜,即使是普通美女都无法称其为绝色容貌,为什么这样说?
王昭君五官没什么特别,连眼都小,单眼皮。
同时,王昭君脸蛋很圆,甚至还有些发福,不管在哪个方面都不过是个平凡的女子。
对这样一张复原图,很多人都完全不相信,甚至有人直言这肯定是机器有毛病,但专家们宣称王昭君复原图非常逼真,并提供了有关答案。
在历史上有关王昭君做宫女却没做妃子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由于没收买画师造成的,但是这种事情是完全不会有的。
因为为皇上选妃是件很认真很重要的事,如果有意错了可就掉头就跑了。
关系到画师本人的生命,想想有谁敢于轻易从这里面弄出东西来,甚至想从这里面贪图金钱都不敢过分。王安石在其诗句中亦对此作了评价。
当时枉杀毛延寿。(出自明妃曲)
另外古代审美和现代审美还是不一样的,那段时间以为女人丰满些就会更漂亮,并不像我们今天追求的那样以瘦为美。
那段时间大部分女性是单眼皮的,在各族人民不断融合之后,双眼皮人才逐渐增多。
总体来说,王昭君确实是那段时间里堪称美女的人,但是她并不是一个独特的美人,汉元帝没有选择把她留在后宫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昭君远嫁塞外并不停留在汉宫,这也和以上所述匈奴和亲事件有一定关系,同样是出于汉朝和匈奴邦交的考虑,汉元帝只好留住昭君。
尽管汉朝在汉元帝时还很强盛,但是不能否认匈奴对汉朝来说,还是有非常大的潜在危险。
在日益强盛的匈奴面前,势必要有解决办法,和亲是个不错的选择。
汉元帝为使两国关系得以稳固,选择了把昭君许配给匈奴,这表面上不过是一个女人的婚事,其实在这门婚事的背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昭君一嫁入匈奴,就意味着汉朝与匈奴步入蜜月期,双方亲密无间,均能安然地发展政治,经济与军事。
王昭君嫁入匈奴之后,也把汉族文化和科技带到这里来,匈奴人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汉族,慢慢的游牧民族就会接近农耕文明。
正因为这样,文化在传播的同时也推动着民族的融合。
一次和亲并非表面上的和亲,帝王不留王昭君却把王昭君许配给匈奴,这是考虑到了个全面因素,事实证明昭君出塞在历史上百利无害。
王昭君下嫁匈奴,为汉、匈奴两方立下汗马功劳,数十年来两方未发生过战争。
也使王昭君这一形象在时人心目中非常精彩,经世代流传奉为古四大美女之首。您对这个问题有何异议?
参考文献:《汉书》《西京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