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盾构机挖掘速度差距太大:美国仅3.6米,德国6米,中国多少米

米奇回来了 2024-10-12 14:21:56

文|肉肉

前言

如果问大家在城市中,哪一种公共交通设施最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大家一定会脱口而出“地铁”。

曾经我们羡慕国外网友能够拥有如此便捷的出行方式。

现如今,我们的地铁则是让外国友人羡慕的对象。

而能够让地铁在地下几百米深的土地中飞速的穿行,离不开盾构机的帮助。

网上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中国、美国、法国的盾构机速度对比名单。

据悉,美国的挖掘速度达到3.6米,德国则是6米。

而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中国是多少米呢?

飞速发展的基础设施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有一个闻名世界的称号:基建狂魔。

不管是天上飞的、海里游的,还是深藏在地底之下的空间,全部都是我们种花家开拓的范围。

我国在外能够有这么大的名声,自然离不开我国飞速的经济发展。

其中,经济发展又和国家的基础建设密不可分。

而基础建设又离不开科技技术的支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就拿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1号线来说,它的出现改变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方式。

慢慢的,地铁逐渐从一线城市普及到了全国各个省份中。

而能够建成这么大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离不开盾构机的帮助。

盾构机的改变

说到盾构机,恐怕大家不太理解这是一个什么东西。

它是一种用于隧道开发掘进的专用工具,像我们前面说的地铁轨道就有它的帮助。

至于它这个名字起的也是非常的贴切。

以前没有了解这个机器的时候,一直认为,像隧道、地下这种复杂的的地形,需要人工在一点点的破除。

但有了这个机器之后,在各个方面都是最佳的选择。

在大山之中挖掘隧道,使用它就能在不改变山体、不破坏其他环境的情况下施工。

要是真说找到一个它的缺点,那就是成本太大了。

一般来说,盾构机是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制作的。

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前期准备时间会很长,后期维护的成本也会更高。

有媒体做过统计,当隧道长度超过1公里,才能产生经济效益。

就拿我国最著名的秦岭隧道来说,当初为了建造它可是花费了不少的财力。

为了建造这条隧道,我们国家从德国花费了6亿,购买了两台二手的盾构机。

但大家都知道,这条隧道的地质环境非常的复杂,盾构机也不是适用于所有条件。

我们在和外国专家沟通的时候,对方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么上心。

出现问题更是常有的事情,但在这之中,维修以及保养的费用依旧是我们支付的。

要知道,当初的新中国正处在百废待兴的状态,支付这么一笔巨款,自然想多学习一点技术。

当咱们像对方虚心请假的时候,想必大家也能知道对方的态度。

“中国人造不出来原子弹”这样类似的话,在上个世纪出现的频率不低。

我们随后则在戈壁滩上开始自主研制原子弹,同样的,盾构机也在我们自主研制的列表中。

我国研制盾构机的时间,对比西方国家,晚了将近100年。

像这种核心的技术,自然是牢牢的掌握在西方国家的手中。

迎难而上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国家提出了“863”计划,将盾构机的研发列为了重中之重。

随后一批科研专家便开始了日夜研发的生活。

2008年,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盾构机“中铁1号”问世。

它先后参与了天津、郑州等地的地铁建设工作。

在郑州进行作业的时候,有现场的工人就说,他们在工作时间中看到,盾构机能推进10-12米左右的距离。

有了1个,后面就会有无数个。

随后的日子里,我们便开始研制更多的盾构机。

而我们自主研发的装备在全国40多个城市都被广泛应用过。

在2012年,我们便将目光放在了海外市场。

但对比西方国家的技术来说,我国制造的盾构机被质疑的声音还是很大的。

当时参加国际竞标的时候,马来西亚的代表就直接对着我国的产品表示担心。

最后双方经过10多次的沟通,对方才同意购买我们的设备。

由此也创造出来掘进21米的记录,并且提前了43天帮助马来西亚完成了施工计划。

不管是曾经的10-12的速度,还是现在的21米速度,都展现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力量。

曾经我们需要购买国外的产品才能完成隧道的开发。

在中国科技发展多年之后,我们反过来收购了德国相关公司。

而中铁也一跃成为了世界上独立生产硬岩掘进机的三大企业之一。

在国际市场中,我国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出口多个国家。

我国生产的19台盾构机,深受新加坡的好评。

随后,意大利公司也采购了2台中国制造的产品。

2019年,有5家欧洲公司更是一口气采购了多个设备,用于阿联酋、卡塔尔的建设项目。

曾经,连续两年,我国的盾构产品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我国也从“中国制造”逐渐变成了“中国创造”。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我国更是对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使用的产品正是我国建造的。

结语

以前盾构机是起源于欧洲国家,现在不少欧洲国家反过来购买我们的产品。

足以见得,中国的产品、科技在全球的影响有多么的大。

在这之中,经历的困难,只有无数科研工作者才能体会到。

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世界第一。

信源来自:澎湃新闻 2020-9-29 从零到千,中国盾构的逆袭之路!

环球网 2024-5-22 大国重器筑通途(新时代画卷)

曲靖市纪委监委 2019-6-10 钢铁巨兽掘进地下城——探访大国重器盾构机的前世今生

金羊网 2020-8-21 盾构机:挖掘地铁隧道的“铁蚯蚓”

经济日报 2019-6-23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持续创新助中国盾构迈向世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