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赞:原生家庭很糟糕是种什么体验?

精读君 2024-10-03 11:21:24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4007天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102个词条

01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原生家庭很糟糕是种什么体验?

有个高赞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答主提到自己出去旅游时的见闻:

答主上山时遇到一个五口之家,三个大人两个小孩,最小的孩子还在喝奶。

但到了山上之后,妈妈发现小儿子的奶瓶忘带了。

爸爸第一个开始指责:“干脆别出来旅游了!奶瓶都能忘,我都不知道你脑子里是干什么吃的!”

妈妈愣了一下,又开始指责大女儿:“不是喊你帮我收包包?你收到哪里去了?你一点事都做不好!这下好了,你弟弟的奶瓶没带,你给我下去取!别上来了!”

孩子奶奶第三个输出:“哼,我看你们也是够了,以后娃娃丢了算了!一辈子都是这样。”

大女儿十来岁的样子,无助地边哭边说:“我记得我收了的……”

妈妈把包扔到大女儿身上:“收了的?你给我找!找出来!找啊!”

发泄完之后,答主甚至看到妈妈在把“矛盾”全部转移到了大女儿身上之后松了口气。

之后,全家都在责怪大女儿,路过的游客也都在看热闹。

最后,答主看不下去,给他们提了一个解决方案:派一个人坐观光车5分钟到山下,取奶瓶,再花5分钟坐观光车上山,观光车全程不过20块钱,其他人在游客中心等就行。

然而,这家大人们听完,明知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却仍然要指着大女儿的鼻子骂:“不是因为你,怎么会多花20块钱?真是败家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看到这,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件事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如果家境富裕,就没人在意多花的这20元。

但,真是这样吗?我听过的另一个故事告诉我:这件事还真跟钱没关系。

02

一个烧烤店的老板,做着小本生意,家里也不富裕。

有一天,老板在厨房忙碌,十几岁的儿子帮忙端菜。

菜刚端到桌边,孩子一个不小心就把菜打翻了。

老板忙得抽不开身,看到儿子“闯祸”,也没有发火,而是耐心教导儿子跟人道歉,再送两瓶啤酒,并让客人多等一会。

孩子就马上打扫,道歉,赔啤酒,最后重新端了一盘菜。

客人非但没生气,还直夸孩子懂事。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答主遇到的那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身上,大概又是在场的所有大人把孩子数落一遍,所有人都狠狠内耗一次,然后再解决问题。

好的原生家庭,是发现问题,一起解决。

奶瓶没拿就下山拿,菜打翻了就重新做。

不好的原生家庭,是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抱怨指责,然后制造更多问题,再推卸责任,闹得鸡犬不宁,人人都不舒服。

糟糕的原生家庭之所以糟糕,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而是缺乏松弛感。

缺乏松弛感的家庭大多都有一个特性,就是弹性特别差,随便一件小事都有可能让整个家庭瞬间崩溃。

那么,究竟什么是松弛感?

松弛感,很贴近心理学中的“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也称为“心理韧性”或者心理“复原力”,指弹性动态应变的心理能力和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在面对压力应激事件时,能够有效应对和适应,从而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

就像那位烧烤店老板,即便忙得不可开交,也不会因为孩子“惹祸”的突发事件而打乱内心秩序,依然能够心平气和地教导孩子解决问题。

03

我看到一个对松弛感比较好的诠释是这样的:

松弛感,就是你内心能容纳很多种状态和结果,很少有拧巴和焦虑的感觉。

说白了就是接受现状,做好该做和能做的事,降低期待值,不对结果抱有执念。

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状态?两条建议:

①适度容错

曾经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过一个博主的故事。

博主家住广州,有一回去深圳做志愿者,回广州的时候在高铁上睡过头,醒来后到了一个没听说过名字的小城。

博主着急地给父亲打电话,说自己晚上可能吃不上家里的晚饭了。

没想到父亲在另一头笑得前仰后合,说,终点站去桂林啊,那你晚饭不去嗦碗桂林米粉?

那天晚上,博主真的吃上了桂林米粉。

之后又接到父亲的电话,父亲告诉博主,酒店已经给博主订好了,并且他和母亲第二天一早就过去陪博主。

第二天,博主一家三口乘着阳朔的竹筏,悠哉悠哉地享受着旅途的乐趣。

父亲在阳光下眯着眼对博主说:“崽崽啊,人生的乐趣就在于顺势而为。”

缺乏松弛感的家庭,往往容错率太低。

这样的家庭常常充斥着一种紧张感,不小心弄坏东西,总有人暴跳如雷,互相指责。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允许自己犯错,允许孩子犯错,提高家庭容错率。

容错率越高,出错导致的后果对整体的影响就越小

②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

无法松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实则是无法接受不完美。

不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更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此总是时刻处于一种“备战”的状态,一旦事情超出计划就容易情绪失控。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挑战,即便是再出色的养育者,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孩子少上一天课,少考几分,不是什么大问题;没赶上车或者坐过了站,天也不会塌。

过分追求完美,不仅容易让自己陷入内耗,也会让整个家庭氛围一直处在一种紧绷的状态下,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轻松主义》里提到:“人生是一场长跑,只有放轻松。做到轻而不浮,松而不懈,才能跑完全程。”

的确,神经如果时时紧绷,容不得半点纰漏,就容易陷入内耗、裹足不前。

放松心情,学会拥抱不完美,才能进退有度,步履不停。

松弛的过程,就是与自己的不完美达成和解的过程。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的“松弛感”,是孩子幸福的底气。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为孩子增加这份底气,创造一个充满爱、理解和支持的温馨港湾。

*作者简介:飞白,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个人公号“飞小白有话说”(ID:feixiaobai2018),用最正的三观,分享走心的文字。

2 阅读:267

精读君

简介:精读概念,精进自我,终身学习,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