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名宿夸孙颖莎肉麻至极,名记狠批,流量真能左右一切?

能文能武来了 2025-02-11 17:51:15

‍‌‌‌‌‍‌‌‌‍‌‌‌‍‌‌‌‍‌‌‌‌‌‌‍‌‌‌‍‌‌‌‍‌‌‌‌‍‌‌‌‌‌‍‌‌‌‌‍‌‌‌‌‍‌‌‌‌‍‌‌‌‌‌‍‌‌‌‌‍‌‌‌‌‌‍‌‌‌‌‌‍‌‌‌‍‌‌‌‌‍‌‌‌‍‌‌‌“莎莎的局点才是局点,外协选手都知道!”“倒地爆冲就是帅,什么时候看都想再看一遍!” 这些满是 “粉丝滤镜” 的话语,并非出自狂热粉丝,而是来自国乒前世界冠军郭焱的直播间。最近,她在新加坡大满贯赛期间对孙颖莎、王楚钦过度吹捧,被知名体育评论员贺晓龙公开嘲讽:“张本美和和金琴英这俩大傻子不知道?”

一边是退役名宿把现役选手 “神化”,另一边是亚锦赛惨败的冰冷事实。这场 “吹捧与打脸” 的闹剧,撕开了中国乒乓球 “饭圈化” 的一角。

亚锦赛溃败,吹捧言论能站得住脚?

2024 年亚锦赛女团决赛,中国女乒 1-3 不敌日本队,时隔 14 年首次丢冠。在关键战役中,孙颖莎连续被朝鲜选手金琴英和日本新星张本美和逆转,单局领先优势多次被翻盘。可讽刺的是,郭焱在直播中宣称 “外协选手见到孙颖莎就惧怕”,这与亚锦赛的失利形成了强烈反差。

女团半决赛:孙颖莎 1-3 爆冷负于朝鲜选手金琴英。

决赛对阵日本:孙颖莎 2-0 领先情况下遭张本美和 3-2 逆转。

争议焦点:名宿 “无脑吹捧” 背后的双重矛盾

贺晓龙尖锐地指出:“若外协选手真惧怕孙颖莎,张本美和怎敢在亚锦赛连扳三局?” 这种将选手 “神化” 的言论,不仅无视竞技体育的客观规律,还可能增加运动员的心理负担。

郭焱不是个例。另一位奥运冠军许昕在直播中为了迎合粉丝,刻意强调孙颖莎 / 王楚钦组合的 “特殊性”,甚至被指暗贬其他队员。当退役名宿把 “吹捧现役选手” 当作直播间流量密码,职业运动员的客观评价体系就已经崩塌了。

国乒 “反饭圈” 行动 VS 商业利益的裹挟

中国乒协近年来多次强调 “去饭圈化”,但部分退役名宿却通过制造 “CP 话题”“个人崇拜” 收割流量。网友 “乒乓老炮” 评论:“他们当年在赛场上对抗饭圈,如今自己却成了饭圈推手。”

某 MCN 机构从业者透露:“孙颖莎、王楚钦的 CP 话题单条视频分成可达 5 位数,退役运动员转型主播后,必须绑定顶流才有商业价值。”

媒体人的集体失语

正如某体育平台揭示的极端案例:未参赛的陈梦因晒度假照遭网暴,这种舆论环境迫使名宿们选择 “安全牌”—— 无风险吹捧顶流,回避客观批评。

笔者认为,年轻粉丝将偶像视为“完美符号”,名宿的吹捧实质是替粉丝完成“造神仪式”,这种共谋关系比单纯追星更危险。

当掌声变成噪音,体育精神何处安放?

贺晓龙的一句嘲讽,揭开了中国体育的尴尬现实:当张本美和用球拍击碎 “不可战胜” 的神话时,我们的名宿却在直播间编织新的童话。当 “饭圈逻辑” 渗透竞技体育,我们究竟在追捧运动员,还是在消费他们的符号价值?或许正如网友 “理性看球” 所言:“真正的支持,是允许英雄跌倒,而非强迫他们永远站在神坛。”你们觉得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80

能文能武来了

简介:看球踢球说球的穆鸟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