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叶帅主动提出修改政治局排名顺序,小平同志为何婉拒?

晨绮史谈 2025-03-13 15:09:59

1981年6月,华国锋同志主动辞去了中共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两项领导职务。这样一来,空出的位置需要其他干部接替,而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排名顺序,自然也会发生变动:胡耀邦由于继任了中央主席一职,在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一;而事实上的领导集体核心小平同志,却只排在常委的第三位。

这个现象,令德高望重的老帅叶剑英皱起眉头。他是十大开国元帅之一,1976年还在国家的关键行动中立有大功,因此在党内军内极受拥护。1981年华国锋辞职之前,甚至曾建议由叶帅接下两项主席职务,就个人地位和作用而言,这也无可厚非,但叶帅本人没有同意。老帅年事已高,他时时刻刻在为党和国家的前途考虑。

也正因如此,看到自己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排第二,超过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叶剑英感到很不妥。叶帅当时的党内职务是中央副主席,他又一次展现出高风亮节,主动向组织提出排名后移,让邓公排名第二更为合适。毕竟小平同志接下了中央军委主席一职,同时还是真正的领导核心,但在政治局中的排名太低了。

叶帅与华国锋、小平同志两位领导人的关系,都是极好的。1976年伟人逝世后,叶剑英全力辅助华国锋主席,短时间内稳住全国局势,他对华国锋的支持是非常无私的;但与此同时,叶帅也感觉到七十年代后期政策的保守性,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他为此感到隐忧。邓公治国理政的卓越才能,在毛主席病逝前已经得到展现,叶帅认为充分发挥出小平同志的能力,对于此时的中国是极为迫切的。应该说对华国锋和小平同志,叶剑英元帅都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予了帮助。

不过叶帅的这个提议,邓公却没有同意,在中央政治局讨论时本人给予婉拒,他仍然排在胡耀邦和叶剑英两位同志之后,位居第三。归根到底,邓公这也是在为国家发展考虑。小平同志谈起胡耀邦时,曾讲过:在六十几岁的人里面,他是最突出的。显然,邓公认为党和国家需要更年富力强的同志挑起大梁,为此他还专门勉励胡耀邦:你要当仁不让。

而叶剑英是邓公几十年来的亲密战友,对于老帅的贡献和地位,邓公给予了明确肯定,自然不会接受“调整常委排名”的建议。而关于职务和排序,邓公也对外解释过:权力不宜过度集中,对国家是没有好处的。像国家主席等职务,会牵扯大量实际工作和精力,由其他同志担任更加合适。确实如此,八十年代李先念和杨尚昆先后出任国家主席;小平同志一生都没有担任过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但他却是无可争议的核心领导人。像这些正职干部的职务他都没有接受,小平同志当然不会在意所谓的“排名顺序”了。

6 阅读:343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