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期间,浙江队正式对外宣布,新赛季主教练人选敲定为卡内达。这也意味着,2025赛季16支中超球队的主教练名单基本出炉。在新赛季中,中超教练席位呈现出“5土11洋”的格局,其中迎来了4位新任教练和12位留任教练。从这份名单中不仅能折射出中国足球教练层面的现状与挑战,还暗示着新赛季中超竞争格局可能发生的变化。
2025赛季中超仅有5位本土教练,占比不到三分之一。青岛海牛的李霄鹏、天津津门虎的于根伟、长春亚泰的谢晖、青岛西海岸的邵佳一,以及大连英博的李国旭,成为新赛季中本土教头的代表。然而,这些土帅几乎清一色执教中下游球队,面临着巨大的保级压力。
相比之下,外籍教练则占据了更高比例,尤其是在传统强队中更显集中。新赛季,共有11位外教执掌中超球队,他们来自西班牙、葡萄牙、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意大利等足球强国。比如,北京国安的西班牙教练萨蒂恩和浙江队的卡内达,这两位曾在西甲和瓜迪奥拉战术体系中历练的教练,将先进的战术理念带到了中超。
本土教练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反映出中国足球在教练培养体系上的明显短板。与日韩相比,中国缺乏完善的教练培养机制,优秀退役球员转型教练的通道不畅,使得整体教练水平难以提升。以李霄鹏为例,作为资深本土教练,他的回归或许能够为本土教练带来一丝希望,但仅靠个人力量难以撼动外教统治的格局。
在外教和本土教练的交锋中,如何让引进的外教理念与本土足球特点实现平衡,这也是中国足球长期需要探索的课题。本土教练要想突出重围,还需更多努力。
2025赛季中超,强队对冠军虎视眈眈,中下游球队则为保级苦苦拼搏。上海申花、山东泰山、上海海港等传统强队在外教的带领下志在争冠,而北京国安和浙江队等正在重建中的球队也希望突破自身束缚。而更多中小球队如青岛海牛、长春亚泰,则更期望在强弱分明的格局下寻找一席之地。
卡内达接掌浙江队能否帮助球队复制类似瓜迪奥拉的战术体系?北京国安的萨蒂恩是否能将控球理念灌输到球队之中?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新赛季的看点。
新赛季的中超赛场,土帅与洋帅之间的博弈无疑将构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一方面,外教的战术理念无疑提升了中超的竞技水平,但依赖外教的现状也暴露出中国足球在教练层面对外依赖的过度。而另一方面,为打破这种依赖,中国足协是否应该从根本上提升本土教练的培养力度,是需要审视的大课题。
总而言之,2025赛季的中超不仅将呈现多元化的赛程,也将体现中国足球在教练培养和联赛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方向。正如浙江队的变革一样,中国足球如何平衡外教与本土教练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撬动未来发展的核心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