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自古以来的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如此,早从奴隶制社会开始,夏桀,商纣王,周厉王等都是因为对最广大的农民过分压迫而引起了暴动,结果就导致了时代的灭亡和国家的分崩离析,之后进入的封建社会也是如此。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封建王朝存在的时间长短,在于其得民心时间长短的问题,一旦朝纲失去秩序导致百姓受苦,就会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清朝末年就曾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本是一场农民阶级所领导的反对压迫的斗争,但在拿下大半个中国之后却变成了为了一己私利的内斗,内部迅速发生变化,各种怀疑和残害不断发生,各王出走和分裂的情绪也不断加剧,比如翼王石达开在天国变故之后又兵败大渡河。
值此兵败如山倒的危难之际,将自己年幼的儿子托付给了一位大将,最终又是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太平天国运动这次事件发生的时代大背景是清朝,并且此时的朝廷已经到了自身难保的地步,清政府在1840年被迫近代化,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在军事方面遭受到了空前打击,后续签订的南京条约更是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
清政府为了满足条约上所列出的赔款要求,对下辖统治范围内的人民进行了进一步的压迫和剥削,导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在这情况之下,一场以金田起义为开端的大规模反抗运动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伴随着鸦片战争影响的深入,洪秀全作为一个具有先进新思想的人物,开始以“拜上帝会”的先进思想来吸纳自己的信徒,为了让其影响力不断扩大,洪秀全和自己的同学冯云山一起前往广西地区,共同宣扬自己“拜上帝会”的新思想。
因为其思想宣传的针对性目标是底层贫民,长期受到清政府压迫和盘剥的百姓又急需改变这种现状,所以很快洪秀全的信徒就扩大到了数千人,并且最终在1851年初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天王,起义军称“太平军”。
随着运动如火如荼地举行,加入太平军的人越来越多,基本已经具备发展为成熟政权的标志,于是洪秀全自称为“东王”,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等尽皆被封为东南西北四大王,石达开在四王之外被封为翼王。
不久之后,太平军拿下南京,并宣布将其改为天京并作为都城,随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讲究耕者有其田,不分男女,一律平等,简言之就是实际意义上的有地一起种,有衣服一起穿,这正是当下百姓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所以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但需要明确的是,这种近乎于空想的绝对平均主义基本很难得到实现,但要想将其付诸实践却是很难的事情,但对于当时饱受压迫的人民来说,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文献,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太平天国很快开始了对外战争。
因为是压迫之下被迫滋生的政权,所以很快开始了北伐和西征这种对外作战,在三年多的征战之后,太平天国原本已经进入全盛,但由于统治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稍获成功的统治者开始走向享乐和腐化主义,尤其是在政权逐渐稳固之后,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曾经的战友。
首先是杨秀清的私欲膨胀,就连石达开自己都可能没有想到,最后竟然会落得个殃及池鱼的下场,杨秀清当时虽然贵为东王,但并不满足于自己手中的既得权力,强迫洪秀全将其封为“万岁”,在当时的清朝,这个词的含义很大,所以洪秀全便断定杨秀清有谋反之心。
所以洪秀全先假意答应,让其放松戒备,随后秘密将石达开召回,准备联合将杨秀清绞杀,于是在这场设定好的圈套之中,杨秀清和韦昌辉被杀,身为翼王的石达开被洪秀全的手段所震惊了,他认为这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叛徒处理,其实就是一次权力笼络。
洪秀全虽然尚未动手,但手握兵权的自己早晚是他权力争夺的牺牲品,所以连夜带着太平天国的精锐出逃了,这次内耗让太平天国的国力大受损失,即使洪秀全进行了一些颁布资政新篇的挽回措施,但依旧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太平天国很快就灭亡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出走的翼王石达开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抗清斗争。
石达开的悲剧石达开在心有余悸的情况下选择出走,其实并不算是背叛国家,只能算是对太平天国失望之后的无奈之举,因为从早年的石达开来看,他在被洪秀全游说之后,是准备全心全意投身革命的,并且为此用尽了所有的财富。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石达开在金田起义的时候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所招来的兵马并不比洪秀全的少,并且发展到最后,在数量上已经占到了起义军的五分之一,并且在后来的多次战争之中,石达开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另外,从目前所拥有的文献来看,石达开的形象并不是一个粗野的大汉,乃是一个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年轻人,甚至可以说是生得十分俊俏,所以后来娶妻纳妾生子,在家眷方面也算是比较多,但因为后来的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导致了一场祸患。
那就是韦昌辉在得知石达开要联合洪秀全灭杀杨秀清之后,竟然带领一干人马暗自出城,将石达开的家眷全都杀死,这件事情也成了石达开的心结,不过在后来,杨秀清和韦昌辉全都死在了洪秀全手中,也算是帮石达开报了仇。
家恨得到解决之后,石达开原本准备继续跟随洪秀全,但因为其的不信任,以及在领略他对权力的贪恋之后,最终让石达开决定自我自己单干,独自带领大军进行推翻清朝的斗争,于是在不久之后,一场规模极大的战役爆发了。
这是一场超过数十万人血拼的大战役,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之中都是屈指可数的,比如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等等,在近代,中国的西南地区同样爆发了一场超大规模的战役,这场战斗直接改变了石达开的命运。
1862年,石达开率领十万大军进入贵州云南等地,为了占领川渝地区,他决心和清政府展开激战,当年的4月和7月,石达开都曾试图越过长江天险从而拿下成都平原,但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到了10月,石达开兵分五路,从川南再次发起进攻。
清朝一方的守将骆秉章自然是不敢懈怠,立刻召集川内守军进行御敌,在横江周边兵分三路,对石达开军队进行抵抗,因为是借着长江天险的防守,所以石达开很难攻破,但他不想放弃,因为越是靠近上游,就越难攻打。于是双方30万兵马展开了一场大厮杀。
原本太平军已经占尽了优势,但因为后来清军夜里的一次突然袭击,导致太平军全线溃败,随着撤退途中的大量伤亡,石达开的军队大势已去,只能被迫选择退守。
托孤与结局面对当前不能解决的态势,太平军几乎已经退无可退,石达开最终决定和清朝进行谈判,然而这只是石达开的缓兵之计,和当年的水浒传英雄好汉一样,石达开知道自己已经不是清朝的威胁,即使是谈判也大概率难免死亡的结局。
所以在这时,一直跟随石达开作战的夫人提出,为防不测,应该先将幼子送走,以延续石家的血脉,然后方可进行谈判,石达开听了之后深以为然,将自己的幼子石定基托付给了大将李福猷,随后自己才独身一人前去进行所谓的“谈判”。
但这场谈判的结局无疑是悲惨的,翼王石达开极其家眷全都被凌迟处死,被托孤的大将李福猷在听闻石达开的死讯之后也是放弃了进攻四川的计划,因为幼子石定基的年龄尚小,所谓李福猷暂时将其寄放在一位居住在大渡河旁的老乡家中。
原本以为他长大之后可以继承父亲的事业甚至为父亲报仇,但灾难却抢先一步降临了,当时清廷为了扫除太平军残余势力,曾在大渡河附近进行了搜索和排查。
当时有不少老乡是知道收养石定基这件事情的,因为这时石达开和他的军队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搜查到此处没多久,这位老乡就被出卖了,石达开的儿子石定基被关进大牢,最终也难逃死亡的结局。
从故事整体的悲剧性结局来看,石达开当时的出走虽然是个不得已为之的决定,但整体上也是错误的,所以最终导致了自己和家眷的悲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