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逝世前,交给华老一份遗嘱,短短几句话让邓公泪流满面

景天聊过去 2023-08-27 04:39:14

刘伯承与邓小平,两位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巨星,均出生在四川,两个老家的距离仅200公里,有着许多相似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他们一同饮过西方的知识之水,步上了共产主义和革命的道路,一道书写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的烽火照亮了刘伯承青春的道路,19岁的他毅然投身军事生涯,积极投入1916年的护国战争。他的勇敢智慧,在四川广为传扬,乃至成为地方军阀,人们尊称他为“军神”。

然而邓小平的青年岁月,却是在国外的求学经历塑造了他的世界观。1922年,他在法国的少年共产党中初识了共产主义的力量,两年后,正式成为中共党员。

同样的年份,刘伯承与共产党有了初次接触,并在两年后确信,唯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新中国走向光明,因此在1926年他也加入了共产党的行列。

在邓小平去苏联深造的同一年,刘伯承也参与了南昌起义,并在1927年前往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三年后,他回到中国,升任为中央军事委员。

而邓小平早已在广西开辟革命根据地,两位四川乡亲并未在此时相见。两位同乡,一位身经百战,一位政治灵敏,尽管年龄、身材有着天壤之别,但他们的互相敬佩,却成为了彼此间坚固的友谊的基石。

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中,这份互敬互鉴的友谊更加深化。尽管年纪较长的刘伯承,却常常向年轻的邓小平请教,对他在16岁就能去法国深造的经历,刘伯承抱以深深的敬仰。正因为如此,他们之间的友情,在许多人看来,是深沉而持久的。

建国之后,这份深深的情谊并未因岁月的流转而磨损。1986年10月1日,已经94岁的刘伯承,尽管已经失去了语言能力,但他的思维依然清晰。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他深深的思念——“我想念邓小平!”而邓小平,虽然正在南方视察工作,但他承诺,一旦回来,他会第一时间去看刘伯承。

然而,同一天下午,刘伯承的身体突然严重衰竭。在几个小时的紧急抢救后,医生们才使他恢复过来。醒来后的刘伯承,向妻子汪荣华指示,拿出他的军装口袋里一封叠得整整齐齐的信。那信的字迹虽已泛黄,但字里行间的情感依然鲜明。

刘伯承和邓小平,同是四川的儿子,两颗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执着燃烧的心,虽有年龄差距,却在革命的火炬下,结下了深深的战友之谊。刘伯承,被赞誉为“军神”,他的英勇和智慧使他在四川声名远播。邓小平,尽管年轻,却早早走上革命之路,在法国认识了共产主义,回国后投身其中。

当革命的烈火烧到南昌,刘伯承率先挺身而出,参与了南昌起义,随后他赴莫斯科深造,回国后成为中央军事委员。而邓小平,在苏联学习期间,受大革命失败的影响,成为了中央秘书长。

在江西的瑞金,刘伯承担任了红军大学校长,邓小平则是瑞金县委书记。在这里,两位战友首次见面,邓小平被刘伯承在战场上的威名所折服,而刘伯承也欣赏邓小平的清晰头脑和政治敏感性。

遵义会议上,两人同框,刘伯承对邓小平的深入理解和坚持共产主义的决心感到敬佩。他们的友谊在革命的熔炉中深化,建国后,两人的关系依然如初。

刘伯承晚年,即便失去了语言能力,他的思维依然清晰,他用笔记本写下了他对邓小平的思念,这份深深的友谊感动了每一个看到的人。然而,在刘伯承生命垂危时,邓小平却在南方视察,无法亲自来看他。

刘伯承离世后,邓小平痛苦万分,他长时间闭门不出,内心波涛澎湃。他记起和刘伯承的约定,不管谁先去世,另一个人都要主持追悼会。他立即暂停手头的工作,决定亲自去送刘伯承最后一程。

在刘伯承的告别仪式上,邓小平带领全家最先到达,他看着刘伯承的遗像,脚步沉重。他想起了许多年前,刘伯承将自己珍藏的照片送给他的情景。这份照片见证了他们的友谊,如今看来,更像是见证了一段历史。这份历史,包含了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他们在革命路上的艰辛历程,以及他们深深的战友情谊。

刘伯承把一张珍藏多年的旧照片留给邓小平,照片中的他只有23岁,风华正茂,神采飞扬,透露出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和活力。这张照片更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刘伯承右眼受伤前的最后一张照片,因此他特别珍视,更选择把它赠给邓小平,这无疑是他对这段深厚友谊的最高礼赞。

刘伯承在照片的背后留下了一段话,简洁而深情,向邓小平述说着这张照片的历史和他个人的经历。邓小平了解到这张照片对伯承的重要性后,更是深感感动,他明白,这不仅是一份礼物,也是一份对友情的尊重和期待。

然而,岁月如梭,转眼36年过去,邓小平又再次面对这张照片,但是,那个曾经英姿飒爽的人,已经化为遗照,永远的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邓小平心中无比悲痛,他站在灵堂中,眼中含着泪水,看着他的老战友,心中万分悲痛。

这时,聂荣臻帅慢慢走进来,他坐在轮椅上,眼睛盯着伯承的遗像,喃喃自语,声音颤抖,情绪激动,邓小平快步走过去,安慰他,试图让他平静下来。

随后,徐向前元帅也来到了灵堂,他拿出一首自己亲手写的诗,寄托了他对刘伯承的怀念和哀思。他的诗句,就如同他本人一样,坚定而不屈,充满了对刘伯承的深深敬仰和惋惜。

随着刘伯承的灵柩被慢慢抬出,大厅外的数千名群众哭声四起,他们发自内心的痛苦和哀悼,感人肺腑。就在这个时候,伯承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党和全军的领导都前来送别这位伟大的元帅,表达他们对这位革命家的敬仰和思念。

邓小平主持了这次追悼会,他几次因为悲痛而哽咽,无法言语。每当他回忆起和伯承共同经历的战斗岁月,他的内心就会充满无尽的悲痛和哀思。在追悼会结束后,邓小平向伯承的家人表示安慰,鼓励他们为了伯承的遗愿,继续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

在邓小平的指示下,刘伯承的子女们带着他的骨灰踏上了专机,他们要把他的骨灰撒向他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区、淮海大地、南京古都、山城重庆、开县故土等地。在他们起飞的那一天,《悼伯承》这篇文章发表,全文充满了邓小平对这位老战友的无尽思念和缅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 阅读: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