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征程中,陈毅元帅与周恩来总理携手奋进,共同谱写华章。然而,1965年的一场意外,让向来温和的周总理对陈毅罕见发火,究竟所为何事?

回溯过往,1955年万隆会议意义非凡。当时,周总理因阑尾炎手术本与代表团分批出发,国民党却买通香港机场清洁工,在“克什米尔公主号”放置炸药,致代表团成员全部牺牲。周总理仍毅然参会,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力挽狂澜。陈毅元帅随行学习,此后在外交领域崭露头角。1958年,他在罗马尼亚驻华使馆宴会上,即兴演讲,犀利质问美国霸权,坚决回击其干涉台海内政,尽显中国硬气。1961年日内瓦会议,陈毅独率代表团,主动出击,成功促成新日内瓦协议,成为新中国外交界的闪耀之星。

时间来到1965年第二次亚非会议期间,帝国主义蓄意搅局,妄图破坏亚非国家团结。陈毅率团奔赴阿尔及利亚,却遇该国突发政变,会议能否如期举行成了难题。各国代表意见分歧,目光齐聚中国,中国的态度至关重要。陈毅在各国代表团前发言,强调会议必须召开且开好。

这本是出于推动会议、维护团结的初衷,却因用词不当引发问题。“必须”二字带有强烈的强迫意味,极易被他国误解,让中国仿佛成了颐指气使的霸权者,不仅损害中国国际形象,还可能让美国等有机可乘。陈毅很快察觉失态,回国后第一时间向周总理认错。

据周总理警卫回忆,陈毅到办公室时,周总理脸色一沉,继续办公。陈毅主动承认错误,周总理瞬间发怒:“谁给你的权力乱讲话?你这是无组织无纪律!”当时美苏在阿尔及利亚激烈博弈,陈毅这番话像是中国强行介入,而会议显然难以进行,却坚称要开且开好,导致中国陷入言而无信的困境。周总理继续批评:“你身为外交部长,不请示不报告就发言,若人人如此,如何得了?这关乎国际影响!”陈毅虚心接受,低头认错。

尽管批评严厉,二人私交却极好。陈毅拜访时,周总理常拿出微薄工资请其一家吃烤鸭。1972年陈毅元帅离世,周总理悲痛万分,追悼会上多次哽咽,坚持亲自为陈毅扶灵。他们是革命路上的亲密战友,也是生活中的挚友,工作的争执丝毫未损情谊。正因有这样的先辈楷模,新中国才能在国际舞台稳步崛起,走向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