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种植在向阳坡地,有利于成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果树长在黄土地、施有机肥,这是家乡特色。”最近,密云区的苹果丰收了,该区新城子中学把跨学科课堂搬进果园,引导学生们开动脑筋,为家乡品牌代言。

密云区新城子镇崔家峪的一片果园里,老师带领数学组的学生结合实际采摘情况,设计苹果采摘高效方案。学生边讨论边做算术题。 “一只机械手平均8秒可以采摘一个苹果。如果给机器人同时搭载6只机械手,1分钟内能比采摘工人多摘多少个苹果?”一名学生说:“在果园里上课有趣又‘烧脑’,我们要设计一个最有效率的苹果采摘机器人。”

类似的跨学科实践小组在果园各处开展探究活动,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创编赞美家乡丰收景象的歌曲,利用采摘的秋叶创作“平安喜乐”绘画,用英语介绍家乡的苹果产业……语音创作组、生地探究组等收获满满。“我们亲身体验了苹果采摘的过程,感受着果实的重量和收获的喜悦。”学生李婉依说,在采摘的过程中,她学习了苹果的品种差异、口感特点和储存方法,对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会把这些实践成果形成报告,把家乡的特色介绍给更多人。”

“用脚去丈量、用脑去探究、用心去感悟,跨学科主题实践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生动、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平台。”新城子中学副校长王永成说,苹果是新城子地区的支柱产业,该校借助家乡苹果品牌优势,结合真实生活情境,融合多学科知识,促进学科知识的跨界整合与创新应用,“今后,学校还将推出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他们知家乡、爱家乡的热情。”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祺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