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温静导读:时值记者节,北京广播电视台在11月8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记者节分享会。分享会以“遇见自己”为主题,在围炉谈话的形式下,北京广播电视台近200位新闻工作者济济一堂,以围炉谈话的形式,沉浸式分享了18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与坚守、探索与创新、责任与担当。
来源:主编温静
作者:唐瑞峰
当前,广电视听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升级变革,其间涌现出众多高品质、精品化且独具魅力的作品,它们生动记录和呈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社会的蓬勃发展、文化的繁荣兴盛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怀,无一不凝聚着内容创作者的心血与智慧。
时值记者节,北京广播电视台在11月8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记者节分享会。分享会以“遇见自己”为主题,在围炉谈话的形式下,北京广播电视台近200位新闻工作者济济一堂,以围炉谈话的形式,沉浸式分享了18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与坚守、探索与创新、责任与担当。
“陪伴,也是我对事业最大的忠诚”“没有哪一项伟大的事业不需要耐得住寂寞”“爆款与年龄、资历无关,关键在于勇于尝试”.……在分享会现场,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影视、综艺节目、纪录片等领域的内容创作者齐聚一堂。他们围绕精品创作探索的方向,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共话成长。
怀人民之心 回应社会关切北京台成绩斐然 硕果累累
沿袭以往的优秀创作经验和风格,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内容创作者们在2024年又一次在中国新闻奖、星光奖、飞天奖、金鹰奖、金声奖和北京新闻奖、北京市优秀广播电视奖等各大官方奖项上纷纷斩获佳绩,交出了一份硕果累累的答卷。
在日前揭晓的第34届中国新闻奖、第18届长江韬奋奖中,北京台获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7项荣誉。其中,新闻专栏《向前一步》、新闻专题《四天三夜 被困门头沟列车乘客大救援》获得一等奖;新闻纪录片《落坡岭——受困旅客救援全纪录》、重大主题报道《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生态治理》、国际传播《京之轴》获得二等奖;系列报道《文物里的北京》获得三等奖;邵晶同志荣获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
在第34届电视剧“飞天奖”评选中,北京广播电视台所属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编剧王小枪荣获“飞天奖”优秀编剧奖,编剧于小千获优秀编剧提名,出品作品《鲲鹏击浪》获“飞天奖”提名荣誉。
在第28届电视文艺“星光奖”评选中,北京广播电视台《最美中轴线(第三季)》荣获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综艺节目奖。北京广播电视台还有4部提名作品。《最美中国戏(第二季)》《黄河安澜》《我是大医生》《2022卡酷动画春晚——酷虎出山》获得第28届电视文艺“星光奖”提名荣誉。
在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中,北京广播电视台《黄河安澜》荣获最佳电视纪录片。同时,北京广播电视台获得多项提名:《最美中轴线(第三季)》获最佳电视综艺(文艺)节目提名,主持人李杰获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提名,《鲲鹏击浪》获优秀电视剧提名。北京广播电视台所属紫禁城影业编剧王小枪、于小千获最佳电视剧编剧提名。此外,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播出的《县委大院》《风吹半夏》《梦华录》《狂飙》荣获优秀电视剧,《幸福到万家》《故乡,别来无恙》《不完美受害人》《显微镜下的大明》《警察荣誉》《大考》《珠江人家》等作品获得提名荣誉。
不止如此,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2023年度全国广播电视新闻“百佳”推优结果中,《家园--北京特大暴雨纪实》获得优秀电视新闻、《四天三夜 被困门头沟列车乘客大救援》获得优秀广播新闻、《新闻热线》《接诉即办》获得优秀广播电视新闻栏目、《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生态治理(开篇报道)》获得优秀广播电视新闻“头条”、《29年高龄电梯焕新记》获得调研式报道优秀案例、李杰获得优秀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北京时间获得优秀广电新媒体;此前,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杨薇获得第2届“金声奖”。
心怀民众、回应社会关切,揭示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些优秀作品像一盏盏明灯,诠释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此背景下,北京台的内容创作者们通过分享会这一新颖形式,深度挖掘了一年来北京广播电视台作为新时代首都新型主流媒体担当的力量。
在分享会上,第18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邵晶,讲述了她参与制作的全国首档医疗纪实栏目《生命缘》,让医生职业的真实一面被看见的故事;讲述了在主流媒体参与城市治理的栏目《向前一步》制作中,用诚意敲开百姓心门的故事;讲述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局处长走流程》栏目,让政策的制定者、管理者看到外卖小哥的不易,从而促使政策更人性化的故事。
交通广播中心记者任雪娇,深情分享了参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10年来的报道中,亲身经历的变化。因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让她一日往返大同市、张家口市崇礼区做采访成为可能,大家也因此送她一个“特种兵”式采访的绰号。10年,她也成为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见证者。
北京卫视频道中心《向前一步》栏目评论员石述思在讲述参与《向前一步》节目的创作中,感受到了新闻工作者真心和诚意才是与百姓沟通、信任、理解的桥梁,才能真正解决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向前一步》节目截止到目前已实实在在推动了北京200条街巷的整治提升。
以匠人精神守正创新各类精品力作迭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在近期举办的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也指出,遵循不同门类、不同题材的特点和规律,体系化规划策划,让各类精品规模化涌现。
精品内容是广播电视品牌竞争力的基石,北京台通过精心打磨,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在分享会上,不同领域的内容创作者也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故事。
新闻方面,北京时间记者李泽伦、新闻广播记者马骏、生活频道记者安科翰践行着报道民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围绕着苦不苦、累不累、怕不怕三个关键词,讲述了各自奋战在新闻报道一线的故事;财经频道中心记者、制片人韦嘉讲述了27 次说“你好”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新闻人为了得到观众的“一次点头”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这是刻在记者骨子里的执拗与初心。
节目方面,多次执导北京台春晚的总导演秦峥,讲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那个春天,用艺术的手段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讲述了摘掉口罩的第一个春天,《来让我抱抱你》的歌声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飘荡的故事;
本届金鹰奖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提名奖获得者李杰,讲述了她在参与《最美中轴线》节目创作中,不遗余力地记录和传播北京中轴线生长的故事,讲述了整个创作团队努力挖掘和展示中轴线作为生长之轴、文化之轴、精神之轴的古今故事;
纪录片方面,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实科教频道中心的纪录片导演左博分享了在拍摄治沙英雄石光银时,被老人40多年坚守治沙的毅力所感动的故事,并发出了“没有哪一项伟大的事业不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感叹。
广播剧方面,文艺广播中心记者徐然在北大红楼讲述了她参与制作广播剧《北大红楼》的历程,她告诉我们,作为编剧,与剧中人穿越时空擦肩触碰,能深切感受到他们信仰的坚定与灵魂的炽热。
影视剧方面,影视频道中心电视剧《鲲鹏击浪》制片人吴冰,以日记形式回顾了与《鲲鹏击浪》一起走过的日子,她表达了在繁重工作中未能顾及生病母亲的深深愧疚,令人感动。
伴随着融媒体产品持续上新,新业态、新场景、新技术不断涌现。动画方面,技术管理部8K运营管理团队负责人成强分享了团队制作AIGC动画故事先导片《AIGC三国》的经历。在分享中,他通过现场描述与AI的持续对话所呈现出的效果,让大家感受到了训练AI,创作出符合预期的人物和场景,需要探索与创新;新闻频道中心新媒体负责人田刚则以脱口秀的形式,分享了他从一名传统媒体人转型为新媒体“爆款王”的经历。他通过互动,分享了对于做出爆款作品的心得体会。
不难看出,北京台以高质量的精品内容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举措无疑彰显了其坚守“内容为王”理念的坚定决心和非凡魄力。以匠人精神守正创新,北京台推出的各类精品力作层出不穷,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前瞻视野。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更成为了传承中华文明、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让内容创作者站C位!不忘初心 “精气神”满满
记者们为了获取最真实的素材,可能要深入危险的现场,或长时间蹲守等待关键瞬间,才能在海量信息中抽丝剥茧,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无论是深入一线的勇敢执着,还是端坐桌前的奋笔疾书,内容创作者们用敏锐的眼光观察世界,用犀利的笔触记录时代,用坚定的声音传递力量,值得敬佩。
什么是好记者?百姓需要什么样的记者?百姓喜欢什么样的记者?新闻工作者如何兼顾“好”和“快”?在座的新闻工作者也给出了他们的思考:好记者应该“离时代、人民、现场最近”,百姓需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打造精品内容,兼顾好与快是时代的要求”,在此次分享会上,我们得以再次深切感受到记者的初心不改与执着坚守。
邵晶告诉我们她内心记者的模样:要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用镜头和笔触肩负起记者这份职业赋予的责任与担当。给困惑者方向、让彷徨者坚强、予软弱者力量、为奋斗者鼓掌。
秦峥感慨于媒体人通过春晚记录每一个个体喜怒哀乐、陪伴观众经历时代瞬间的职业魅力,发出了“陪伴,也是我对事业最大的忠诚”的感叹,期待继续为北京的下一个春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徐然告诉我们,从红楼穿透风雨沧桑的历史,推动建党事业的巨轮驶向星辰大海,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信仰,而百余年后的今天,这个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也要坚定信仰,扬起历久弥新的风帆继续劈波向前。
生活频道中心《医者》栏目制片人于菲动容地讲述了制作《共和国医者》大型纪录片,抢救式拍摄国之大医的故事。这是大医精诚、仁心仁爱的的故事,也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故事。而作为时代记录者,他们感同身受国之大医,国之大义,把记录和传播当成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北京时间记者无论是及时发出了抗洪一线的消息、在直播间推动百姓诉求得解决,还是在养生馆帮助被骗老人维权,都见证者“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与百姓同在,即刻出发”和“不惧风雨,砥砺前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科教频道中心记者赵鹏回忆了四年前自己独自拍摄嫦娥五号返回时的情景,并分享了与父亲生前最后的对话,令人落泪。
2024年11月8日,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每年的记者节,对新闻工作者而言,都是一个既富有仪式感又具周期性质的“荣耀瞬间”。铁肩荷责、妙手华章,分享会也不忘新闻精神的传承和接力。刚刚过第一个中国记者节的生活频道中心新人记者马甜与过最后一个中国记者节、即将退休的老将新闻频道中心记者杨效春之间一段传承对话,彰显了新闻行业的薪火相传,令人欣慰。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记者们作为时代的瞭望者、社会的观察者和群众的代表者,始终坚守职业道德,不忘新闻行业的初心。在北京广播电视台今年记者节举办的分享活动中,内容创作者们成为了真正的C位和焦点。他们不忘初心,坚持用真实、客观、公正的笔触记录时代、传递正能量,精气神满满,勇立潮头。
让内容创作者站C位,成为荧幕下的主场,记录内容创作者的高光时刻,此次分享会不仅是对内容创作者的尊重与表彰,也体现出北京广播电视台精品迭出、爆款频出、人才辈出的崭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