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长,又被曝光!

琉璃碎影录 2025-03-31 13:58:30

当国家安全沦为“家庭聚会”:两起丑闻揭开美国机密管理疮疤3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被曝携妻子出席北约闭门会议,讨论乌克兰军事机密;同日,华盛顿法官紧急下令,要求特朗普政府保留涉密群聊记录——两起看似无关的丑闻,却共同指向一个触目惊心的现实:美国最高决策层对国家安全机密的轻慢态度,正将国家拖入信任危机。

机密会议风波:从“第一夫人”到“防长夫人”的跨界特权《华尔街日报》披露,赫格塞思之妻詹妮弗先后现身美英国防部长会谈与北约闭门会议,全程参与涉及乌克兰战局的敏感讨论。这位前福克斯新闻制片人是否具备安全许可?五角大楼避而不答。前防长查克·哈格尔的质问一针见血:“讨论国家机密时,为何让无关人员参会?”这一幕似曾相识:2016年希拉里“邮件门”中,私人服务器处理绝密信息的操作曾遭猛烈抨击。如今,高官家属随意接触核心机密的特权,暴露出美国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形同虚设。群聊泄密:作战计划竟成“记者茶话会”3月27日,一则荒诞剧在华盛顿法庭上演——法官要求政府保留Signal群聊记录,只因《大西洋》月刊记者被误拉入讨论空袭也门计划的群组。白宫辩称“未涉密”,但参议员马克·凯利直言:“用社交软件谈军事行动,堪称史上最愚蠢操作!”这不是技术失误,而是制度性溃败。

美国军方专用通讯系统SIPRNet早在2008年便要求最高级别加密,但决策者却沉迷于民用软件的便利。正如网络安全专家布鲁斯·施奈德所言:“当保密纪律让位于官僚惰性,泄密只是时间问题。”制度黑洞:特权文化蚕食国家安全两起丑闻撕开美国保密体系的遮羞布。赫格塞思夫人的“外交首秀”,折射出高官圈层对保密红线的集体漠视;Signal群聊中“误加记者”的闹剧,则暴露跨部门协调机制的草率。参议员马克·沃纳的批评振聋发聩:“这不是偶然失误,而是系统性傲慢!”历史总在重演:2023年五角大楼泄密案中,21岁国民警卫队员轻易获取数百份绝密文件;如今,最高决策者亲自示范“如何践踏保密原则”。当国家安全沦为政治精英的“家庭沙龙”,美军引以为傲的“信息优势”正在崩塌。

政治漩涡:党争如何撕裂国家安全共识民主党人迅速将丑闻武器化。众议员杰弗里斯称赫格塞思为“史上最差防长”,伊利诺伊州长普里茨克在社交媒体嘲讽“特朗普政府把国家推向危险”。共和党则忙于切割: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紧急“负全责”,白宫法律团队启动自查程序。这场博弈让人想起2013年棱镜门事件——斯诺登揭露的监控丑闻曾引发两党互相攻讦,却无人在意制度修复。如今,同样的剧本再度上演:党争喧嚣中,无人追问“下一个泄密漏洞在哪里”。

信任坍塌:盟友与对手的“双重凝视”北约闭门会议上,欧洲外交官目睹防长夫人列席时的错愕表情,已被解读为盟友信任裂痕的缩影。而在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戏谑道:“感谢美国记者剧透,让我们提前准备了防空派对。”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战略威慑力的消解。兰德智库报告曾警告:机密管理失控将削弱军事行动突然性。当斩首行动变成群聊谈资,美国“战略模糊”政策的威慑价值还剩几何?这场危机终将如何收场?法官封存的群聊记录能否揭开更多黑箱?国家安全能否在政治漩涡中守住底线?答案或许藏在五角大楼那句苍白的辩解中——“此次聊天未泄露部队位置”。但民众真正想问的是:究竟要有多少机密沦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美国才能重拾对安全的敬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