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胜券在握》上映后,引发了诸多争议与讨论,它以一种看似独特却实则混乱的方式描绘了职场生活,在带给观众一场别样观影体验的同时,也让我们对职场题材电影中现实与虚构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反思。
剧情中的职场幻景
影片开篇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看似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职场世界,邓超饰演的初创员工手持 800 万期权,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设定,仿佛只要在这家上市科技公司努力奋斗,就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逐渐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建立在虚幻基础上的职场幻景。
现实中,期权对于初创员工来说确实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但它的发放、管理以及兑现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与流程。
在《胜券在握》中,公司对于邓超的期权处理却显得极为随意,先是在裁员潮中将其裁掉,使得他面临无法兑现期权偿还债务的困境,而后在后续情节中关于期权的各种纠葛,如张本玉要求邓超转让子公司股权否则不予行权等情节,都进一步凸显了影片对于现实职场中股权与期权相关知识的匮乏以及对其处理的不严谨。
这种将现实中复杂且严谨的经济与职场规则随意篡改的做法,使得整个剧情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可信度,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 “这怎么可能” 的疑问,从而难以真正沉浸到影片所营造的职场氛围中。
邓超为了回到公司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同样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他试图通过营造拥有 AI 项目的假象来迫使公司重新接纳他,这一情节在现实职场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家公司在决定员工的去留以及是否给予资源支持等问题上,会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如员工的工作能力、业绩表现、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公司的忠诚度等,而绝非仅仅因为一个看似有前景的项目假象就轻易改变决策。
影片中这种对公司决策机制的简单化处理,使得邓超的行为更像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不是一个真实职场人在面对困境时会采取的合理策略。
角色塑造的困境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邓超所饰演的主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被赋予了诸多理想特质的人物形象。
他在面对困境时总是能够想出一些看似巧妙的办法来应对,如通过演讲说服团队成员一起创造不存在的 AI 项目,以及在面对各种利益诱惑与威胁时能够做出看似果断的抉择。
然而,这些行为背后却缺乏足够的人物心理刻画与现实依据支撑。
在现实职场中,一个人在面临如此复杂的情况时,其内心的挣扎、犹豫以及对各种后果的权衡会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但影片中邓超的角色却显得过于 “果断”,他的每一次决策似乎都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只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而快速做出选择。这使得这个角色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有行动力,但实际上却缺乏真实感,让观众无法真正感受到他作为一个职场人的真实情感与困境。
其他配角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喻恩泰饰演的人力资源部老大,其给予邓超开公司的权限以及后续参与办公室斗法等情节,都让人感觉这个角色的行为逻辑与现实中的人力资源部管理者相去甚远。
在现实中,人力资源部在公司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其决策与行动都会受到公司战略、规章制度以及各部门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而影片中的喻恩泰却仿佛可以随意行使权力,不受任何约束,这使得这个角色的塑造显得十分虚假,无法让观众产生认同感。
张本玉饰演的优化部负责人和郑云龙饰演的超级富二代监事也不例外。
张本玉在影片中的行为动机不明,其抢夺裁员功劳以及对邓超的刁难等行为,都没有合理的解释,使得这个角色更像是一个为了制造冲突而强行设定的 “反派”。
郑云龙虽然有一定的人物背景介绍,但他在与邓超的交往以及在整个剧情发展中的情感转变等方面,都显得过于仓促,没有充分展现出一个超级富二代在职场中应有的心态与行为特点,使得观众很难与这个角色建立起情感联系。
职场生态深度与广度的不足
电影试图通过展现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团队协作等方面来描绘职场生态,但在实际呈现中却存在着深度与广度的不足。
在权力斗争方面,喻恩泰与张本月之间的办公室斗法本应是一个深入探讨职场人际关系和权力博弈的好机会。然而,影片只是简单地呈现了双方在表面上的利益冲突,如裁员功劳的归属和对邓超的利用等,而对于背后更深层次的公司战略、部门利益协调以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因素却没有进行深入挖掘。
这种只关注表面现象而忽视内在本质的做法,使得这场权力斗争显得空洞无物,无法让观众真正理解职场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在团队协作方面,邓超组建的创业团队也存在不少问题。虽然影片中展示了团队成员在面对 AI 项目困难时的一些协作场景,如通过李乃文的演讲说服团队成员一起创造 AI 项目等,但这些场景过于简单化,没有充分展示出团队成员在面对职业道德、个人利益以及团队目标等多方面因素时的复杂心态和权衡过程。
而且在团队组建初期,团队成员的配置也显得过于理想化,在还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成果之前,就已经配备了齐全的人员,这在现实职场中是很难实现的。
这种对团队协作的简单化和理想化处理,使得观众无法真正感受到一个真实团队在面对挑战时的真实面貌和困难程度。
从幻想破灭到现实反思
《胜券在握》在看完之后,给人一种幻想破灭的感觉。它原本试图通过构建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职场世界,让观众感受到职场人的奋斗与逆袭,但最终却因为其对现实的偏离、对人物的简单塑造以及对职场生态的浅尝辄止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然而,这部电影也并非毫无价值。它从反面提醒了我们,在职场题材电影的创作中,必须要尊重现实,不能将理想中的职场状态随意地强加给观众。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固然可以有一定的虚构和夸张,但这种虚构和夸张必须建立在对现实的充分理解和把握之上。
我们需要的职场题材电影,是能够真实反映职场生活的酸甜苦辣,能够深入挖掘职场人的内心世界,能够展示职场生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作品。
而《胜券在握》的失败,让我们更加明确了这一点。希望未来的创作者们能够吸取教训,创作出真正符合现实、具有深度和感染力的职场题材电影,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同时,也能对自己的职场生活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胜券在握》虽然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但它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我们对职场题材电影的创作有了更为深刻的反思,希望未来的此类电影能够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展现出更加精彩的职场世界。
亲爱的朋友,你怎么看?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