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还没正式挥出,就已经搞得全球市场人心惶惶。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想办法应对和反制,以降低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而欧洲似乎也认为自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表示:“多买美国商品,就能避免贸易战”,意思就是“美国的困难我们给解决掉,就不会产生冲突了”。
拉加德“舔”得网友都看不下去了。
根据财联社28日报道,拉加德在接受受访时说:“欧洲应采取‘支票簿战略’,主动提出向美国购买某些东西,如液化天然气(LNG)和武器装备,而非单纯报复。这比纯粹的报复策略要好,因为纯粹的报复策略可能会导致针锋相对,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
她还表示:“欧洲应把特朗普当选视为契机,推动欧盟内部亟需的改革,如加速推进资本市场联盟计划,将监管集中到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使欧盟在经济上更具竞争力。”
此前,这位欧洲央行行长却是多次公开反对特朗普,就差直接到竞选集会上给民主党站台,来阻止特朗普当选了。
她在2024年1月接受电视台采访以及达沃斯论坛期间,就多次表示特朗普如若再度担任美国总统,对欧洲是个“威胁”。
10月23日,美国大选前夕,她再度抨击特朗普,批评特朗普将货币政策当儿戏。
而这才过了多久,“特朗普当选”这件事在拉加德眼里就从“威胁”变成“契机”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拉加德说的“支票簿战略”。
首先没有哪个正常的主权国家应对贸易战,会忙不迭地跳出来表示用大开国门来应对。
面对特朗普提议的对墨西哥实施25%的全面关税,墨西哥总统劳迪娅・辛鲍姆明确表示若正式实行,墨西哥将采取报复措施。她还痛批,从美国流入墨西哥的非法武器交易问题仍然严重,且墨西哥不是合成毒品的主要消费地,却承受了相关暴力活动和人员伤亡的后果。
即使是美国的跟班加拿大政府也表示正在研究反制措施,已开始讨论对美国产品的关税报复清单。其总理特鲁多还强调加拿大举国上下要保持团结、立场一致应对美国的贸易战。
欧洲以前对待特朗普的贸易战也很强硬,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欧盟的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后,欧盟马上展开反击,对价值28亿欧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涉及波旁威士忌、哈雷摩托车和快艇等,这些产品背后的商家多为特朗普的金主。
在特朗普宣布提高关税政策后,就连美国的狗腿子日本也表示要对此保持警惕,担心美国会围绕大米、牛肉、猪肉等要求日本进一步打开市场。
而拉加德倒好,人家还没有说什么,她自己就直接要给美国“开门”了。
其次,关于拉加德提议的,加购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和武器装备,这些真的是欧洲需要的吗?
首先来看看能源。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到了当年年底,美国就取代了俄罗斯成为欧盟最大的原油供应国,到了2024年,美国原油对欧盟的出口份额三年累计增长超过50%。
同时,2024年第一季度,美国提供了近一半的欧盟进口液化天然气,占47.4%;2024年第二季度,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最多,占46%。
跟欧洲对美国能源依赖度一起上升的,还有能源的价格。根据英国能源咨询公司GreenMatch公布的最新数据,和2021年相比,至今欧洲(统计了25个国家)的天然气价格涨幅高达64.29%,而电力价格也涨了34.76%。
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和欧盟委员会分管内部市场的委员蒂埃里・布雷东都曾公开吐槽过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价格高到离谱。
欧盟一直强调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度过高是“惨痛的教训”。而现下对美国的能源依赖度不仅高,还要承受高得离谱的价格。拉加德还想加大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购买力度,坑自己人这么狠吗?
至于拉加德说的购买更多的美国武器这件事,说是直接给美国送钱都不为过。
首先不说欧洲是否真的有那么多每年向美国购买大量武器的需求,而是这么多武器美国真的供得过来吗?
美国政府自己都出来表示因为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和供应链中断等各种原因,大部分武器订单都需要延期,而且有些要延个好几年。
拉加德当然知道美国的武器已经变成了期货,所以她的提议其实就是想直接给美国政府送钱,什么时候交货不打紧,帮美国主人缓解债务危机才是当务之急。
由此可见,拉加德关于欧洲加购美国货来避免贸易战的提议,完全就是站不住脚。欧洲央行内部对拉加德墙头草的嘴脸其实已经有诸多不满,尤其是对她一再讨好美国感到不耻。
欧洲央行员工工会早前曾批评她说:拉加德“她的外部活动明显更多地关注于与欧洲中央银行核心业务无关的事务”;还批评她“过于频繁”涉入政治,且作为首位非经济学家出身的欧洲中央银行总裁,在货币政策话题上“没有前两位总裁那样的技术性地位”。
欧洲央行今年1月做过的员工调查显示,多数参与调查的员工认为拉加德在担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职务上表现“差”或“非常差”。
根据以往的经验,在贸易谈判中,当一方表现出急于妥协的姿态时,往往在最终协议中不得不接受诸多对自身不利的条款。
日本上世纪80年代进一步放开对美国进口限制、签订《广场协议》让日元升值等妥协政策,导致其经济常年停滞,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世界没有义务帮美国的“高消费”和“乱花钱”买单,而欧洲要如此“花钱消灾”,或许只能成为又一个被历史嘲笑的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