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的安静与孤独

小羚羊微影 2017-09-21 14:47:16

在都市繁华的街景中,我们是孤独的

方向太多,节奏太快

酒桌上的推杯换盏,转身就形同陌路

茶台前的笑语寒暄,转眼就人走茶凉

留下一个孤寂的背影

和久久不能平息的内心

直到有一天,我们背上行囊

走进泸沽湖,才发现

安静与孤独

也可以变得很享受

也可以滋补狂躁带来的损伤

我们居住的客栈,叫米窝

一个很奇怪的名字

我们从这里,开始享受泸沽湖时光……

十五年前看杨二车娜姆的《走出女儿国》,从此向往走进泸沽湖。从丽江乘大巴约5个小时的车程,在三家村下车,米窝酒店安排管家小琪来接我们。米窝酒店是儿子的最爱,尤其是酒店将我们预订的侧海景舒适大床房免费升级为观景豪华浴缸大床房,让我们喜欢的不得了。安静奢华,把城市的生活方式带进了自然的天堂,流溢着无限幽雅静谧之韵,让我们即享受了奢华,又回归了自然。

泸沽湖,坐落在绝美的湖光山色之间。那里生活着国内外罕见的,至今还延续着母系氏族特点的摩梭人。这里有着你能够想像到的一切,更有着出乎你想像之外的一切,仿佛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引力指引你前往于此。

天蓝蓝,水蓝蓝,天水合一,她向世人展现出她那迷人的梦幻之蓝的童话世界。这是一种无法诉说的美!

身临其境,水天一色,水平如境,景象奇丽。它犹如一块明珠镶嵌在群山怀抱之中,碧波荡漾,风光迷人,有“高原明珠”、“滇西北的一片净土”、“东方第一奇景”等美称。这里古朴的民风,秀丽的山光水色与浓郁的传奇风情,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儿子第一次见猪槽船,有一种马上要跳上去的冲动!泸沽湖的猪槽船基本上在每个村子的码头都有提供环湖。“猪槽船”其实就是木船,只不过是由一根粗壮的圆木镂空,两头削尖而成,因其状如一只长长的猪槽而得名。猪槽船是摩梭族所独有的交通工具。

关于猪槽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当地突发洪水,有一个正在喂猪的妇女,见大水波涛汹涌而来,危急时刻她迅速跳进了猪槽,逃脱了灾难得以幸存。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勇敢而智慧的妇女,一直沿用这种猪槽状的独木舟。

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徐徐漂浮于水天之间的摩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几分古朴,几分宁静,是一个远离嚣市、未被污染的处女湖,有高原明珠的美誉。

八月的泸沽湖,澈蓝,幽静。绿色环绕下的蓝,美得窒息,美得眩惑。澈蓝的湖水中,静静摇曳着洁白的水藻花,乍一看,像满天星星缀满夜空。穿着民族服饰的摩梭女摇着船桨,拨开一路小星星,船行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我看着水中的小花,三个白色的花瓣,簇拥着一朵鹅黄的花蕊,简单质朴,宁静素雅,随着船桨的微波起伏,一副波澜不惊的坦荡。这种白色的小花就是水性杨花。

字典里“水性杨花”,其解释为:水性杨花,比喻年轻女子作风轻浮,感情不专。出自明·无名氏《小孙屠》:“你休得假惺惺,杨花水性无凭准。”《说唐》第五八回:“张尹二妃终是水性杨花,最近因高祖数月不入其宫,心怀怨望。”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2回:“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水性杨花是一种生长在水里的非常漂亮的花。

云南、四川泸沽湖,海拔2680米左右。这也是泸沽湖特有的花,别的地方都没有的,花和茎可以吃,可以做汤,可以清炒,也可以用来打火锅。对水质要求非常高,环保部门称其为"环保菜"。凡是泉水中成长着海菜,其水质一定是高标准的。亦或许,因为她早上开,晚上落的原因,人们称之为“水上杨花”。

我们去了草海。草海,我想就是在一片沼泽地里长满了芦苇等水生植物吧。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犹如园丁精心修剪得非常漂亮的草坪,绿油油地浸泡在水中,在水的呵护下油得发亮。很想赤脚踏入其中,欢快的奔跑,无忌地撒野……

一些低矮的小树间插期间,给平坦的草坪多了一些高低错落的节奏。几只鸭子在树下栖息,完全漠视从旁边匆匆经过的游客。这就是它们的地盘,压根不想理会你们这些侵入领地的不速之客……再向远远望去,是一人多高的芦苇荡,层层叠叠的芦苇在风中摇曳,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在群山之间随微风荡漾……

我们坐在猪槽船上,一边划船,一边和四川大爷聊天。很快我们就混熟悉了,大爷带我们钻进芦苇荡,随心所欲的穿行其间。有时已经感觉迷路了,完全看不见水路的方向,高大密实的芦苇不仅遮挡了视线,简直就是阴翳蔽日……

踩草甸也是泸沽湖所特有的活动。猪槽船划到草海深处,在一片密实的草甸边,可以试探着下船赤脚踩在草甸上,软绵绵的,像踩在厚厚的地毯上。只是明显感觉脚底之下是湖水,稍稍站着不动,脚踩着的位置草甸就开始下沉,不一会儿水就会漫过脚背。那时,你要赶紧挪动双脚,换一个地方,顺着草多的地方走。

那些密密麻麻的水草从草根开始就交错缠绵在一起,织成一张巨大厚实的草网,铺在湖面上,几个人的重量完全不是问题。我和牛牛最先也是小心翼翼试探性地在草甸上行走,后来熟悉了就开始在上面肆意地撒欢,还折了些鲜花,光杆草之类带回家。老爷爷还说这些芦苇荡是他们小时候的最佳藏身之所,有日本人来扫荡,父母就赶紧把他们送到芦苇荡的中央藏起来。

古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因泸沽湖的奇特无比而留下了许多诗词佳句。明代诗人胡墩赋诗赞泸沽湖云:

“泸湖秋水间,隐隐浸芙蓉。并峙波间鼎,连排海上峰。倒涵天一游,横锁树千里。应识仙源近,乘槎访赤松。”

清代川南诗人曹永贤,盛赞泸沽湖如蓬莱仙境,并赋诗云:“祖龙求神仙,三山渺何处。不知汉武皇,开凿南来路。灵鳌鼎足蹲,飘渺凝飞渡。莫载欲人俱,恐为风引去。”

清代刘秉肃赞叹:“何处来三岛,苍茫翠色流。嶙峋吞海气,缥缈壮边陲。叠幛临波动,连峰倒影浮。浦寒猿啸月,汀冷雁鸣秋。雨后烟鬟净,云中螺碧幽。乘槎如有约,即此是仙州。”

本世纪初,美国探险队队长洛克先生也发出由衷的赞叹:“英吉利之甘巴兰湖也没有这样的美丽……笼罩在这里的是安静平和的奇妙,小岛像船只一样浮在平静的湖上,一切静穆的,真是一个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