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30 万吨示范)项目(一期)近日正式通水运行,这一项目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双膜法海水淡化工程,每日可生产 15 万吨海水淡化水。
该项目工程投资约 12 亿元,采用气浮、超滤、反渗透的成熟工艺。通过技术创新,单套反渗透膜堆的淡化能力提升至 3 万吨 / 日,为世界范围内海水淡化工程首次应用。我国自主设计的双膜法海水淡化工程正式投产,标志着该领域项目建设首次实现国产化,在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这将有力推动国产海水淡化设备的研究进程,提升国产海水淡化设备的制造能力,促进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此项目还是马来西亚在中国投资的首个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项目,对中马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项目投产后,南港工业区成为全国首个以海水淡化为主水源的化工园区,每年可替代地表水用量达 5000 万吨。
二、项目意义天津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意义重大。该项目每年可替代地表水用量达 5000 万吨,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天津市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尤其是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方面。此项目的通水运行,为天津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淡水来源,极大地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华北地区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入侵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而该项目的投产,将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依赖,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推动产业发展此项目将有力推动国产海水淡化设备的研究进程,提升制造能力,促进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项目采用气浮、超滤、反渗透的成熟工艺,通过技术创新单套反渗透膜堆的淡化能力提升至 3 万吨 / 日,为世界范围内海水淡化工程首次应用。我国自主设计的双膜法海水淡化工程正式投产,标志着该领域项目建设首次实现国产化,在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这将有力推动国产海水淡化设备的研究进程,提升国产海水淡化设备的制造能力。天津依托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了一批从事海水淡化装备制造、设计咨询、综合利用的企业。项目的成功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天津将积极引进和培育海水淡化领域关键装备制造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构建集研发设计、整机制造、装备集成、设备加工、药剂生产、工程总包于一体的百亿级海水淡化产业链,打造全国海水淡化产业先进制造研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