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咧!这下可完了!"老杨看着前方山路上的黑熊,腿肚子直打哆嗦。
这畜生足有两米多高,就杵在必经的山路中间,那对铜铃般的眼睛正死死盯着他。
小王采了多年的山货,头一遭碰上这种倒霉事。
"咿咿呀呀..."就在这要命的时候,一阵竹笛声飘了过来。
七旬老人不紧不慢地吹着他那根老竹笛,而那黑熊的魂却被勾走了!
平常谁能想到,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子,用一根竹笛就把黑熊给引走了?
要不是老人及时吹笛,这会众人的命怕是早就交代在这了。
"李爷爷,快来看,这片杉木下全是菌子!"
小王手脚麻利地爬上斜坡,一把掀起底下的野生菌。
李老汉拄着竹棍,喘着粗气跟上来:"慢些慢些,这菌子跑不了。
你看清楚,要摘就摘最肥的,小的让它长大。"
贵州大山林子里闷热潮湿,几个采菇人满头大汗,在山坡上东一片西一片地寻找野生菌。
今年雨水足,菌子长得特别好,一会功夫,竹篓就装了大半。
眼看太阳快落山,李老汉吆喝大家收工:"差不多了,该往回走了。
这山里头,太阳一落山,什么妖魔鬼怪都出来了。"
"再找会呗,那边山沟还没去呢。"小王还不过瘾,指着西边一片杉木林说道。
"你懂个屁!"李老汉发了火,"这个点往山沟里钻,是要逮老虎吃晚饭吗?赶紧收拾,顺原路回去。"
七个人背起装得满满的竹篓,汗水已经把衣服湿透。
小王走在最前面,一边走一边算计:"李爷爷,这些菌子要是运到县城,少说也值千把块钱呢!"
"想得美,"李老汉笑骂,"先把命摔出来再说。这山路滑,天又黑了,一步一个心眼。"
话音刚落,前面拐角处传来"哗啦"一声响。小王猛地刹住脚步,后面的人差点撞在一起。
"啥动静?"有人小声问道。
李老汉眯着眼睛看了看,脸色刷地变白:"别出声...是黑熊!"
果然,一头黑熊正杵在山路中间,两只前掌不停地拍打着路边的岩石,发出"咚咚"的闷响。
"完了完了..."小王腿肚子直打颤,"这下可咋整?"
李老汉轻声说:"都别慌,也别动。这畜生比人精,你越怕它越来劲。"
黑熊也是闻到了人的气味,抬起头"呼哧呼哧"地嗅着空气。
它那对小眼睛死死盯着采菇人这边。
"要不...我们退回去?"小王哆哆嗦嗦地说。
"退个屁!"李老汉压低声音骂道,"熊在上风头,你往回跑,它追起来比兔子还快。躲都来不及躲。"
突然黑熊用力拍打岩石,"砰"的一声,把一块石头拍得粉碎。几个年轻人吓得差点叫出声来。
李老汉观察着黑熊的动作:"这是个母熊,看它耳朵老动,八成是在找公熊。现在正是它们交配的季节。"
母熊越来越躁动,时不时发出低沉的吼声。它庞大的身躯在山路上来回走动,把路完全堵死了。
李老汉眼珠一转,慢慢把手伸进怀里:"我爷爷以前说过,熊最怕不认识的声音,特别是尖细的声音。"
其他人这才注意到,老人掏出了一支竹笛。这是他年轻时自己削的,跟了他几十年。
"李爷爷,您该不会是..."小王吓得直咽口水。
"嘘!"李老汉示意大家安静,"我吹笛子的时候,你们慢慢往路边灌木丛里退。记住,动作要轻,别出声。"
李老汉把笛子凑到嘴边,吹起了一首山歌。
一开始声音很轻,像是远处传来的山风。黑熊竖起耳朵,疑惑地摆动着脑袋。
笛声渐渐变得清亮,高低起伏,黑熊明显不适应这种声音,开始烦躁地转圈,"呜呜"直叫。
李老汉见有效,笛声越发高亢。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流,但手指依然稳稳地按在笛孔上。
其他人屏着呼吸,一点一点往路边挪。小王一个不小心,踢到了石头。"咕噜噜"的声响让黑熊猛地转过头来。
千钧一发之际,李老汉的笛声突然拔到最高音,尖锐刺耳。黑熊吓得后退几步,摇着脑袋直哼哼。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声低沉的吼叫。是公熊的叫声!
母熊的耳朵猛地竖起来,身体明显兴奋起来。
它回应似的"嗷"了一声,在原地转了几圈,突然一头扎进路边的灌木丛,朝着公熊叫声的方向跑去。
"哎呀妈呀..."小王瘫坐在地上,腿都软了。
李老汉也累得不行,手里的笛子都拿不稳了:"这畜生,可算把它引开了。"
"李爷爷,您这笛子也太神了!"小王一边喘气一边说,"这是啥法啊?"
李老汉擦着汗说:"什么法,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经验。山里头的野物,各个都有忌讳。
熊怕尖声,狼怕火光,野猪怕腥味。我爷爷当年就用唢呐把一窝熊崽子吓跑过。"
"那您咋不早说有这本事?"有人抱怨。
"说了你们信吗?"李老汉没好气地说,"现在的年轻人,光知道赚钱,不知道山里头的门道多着呢。走吧,趁那畜生还没回来。"
一行人加快脚步往山下赶。回到村里,这事很快传开了。
从此以后,村里人进山都会带上竹笛,虽说未必人人都能像李老汉那样用笛声驱熊,但有备无患嘛。
李老汉常说:"在山里头,光有力气不行,要有这个。"他指指脑袋,"山里的动物,比人精着呢,你得用心琢磨它们的脾性。"
这不,前两天又有人在山路上遇到野猪,真就学李老汉的法子,用笛声把野猪吓跑了。
这事让李老汉高兴了好几天,逢人就说:"看吧,我说的没错吧?这山里头的门道,可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