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要人带娃,我与老婆打算卖房,我妈急了:你侄子上学谁陪读?

晓七姑娘 2025-04-02 14:51:47

01

我叫周建军,今年52岁,初中毕业,家住在一个偏远小县城的老小区里。

年轻时在县城的一家水泥厂上班,兢兢业业干了二十多年,厂子效益好时也曾风光过。

后来企业改制,我提前退休,靠着每月三千多块的退休金维持生活。

老婆刘玉芬和我同龄,以前是个小学代课老师,后来也没转正,一直在家操持家务、照顾一家老小。

我们夫妻俩有一个女儿,周倩,30岁,大学本科毕业,现在在苏州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嫁了个不错的老公,也算是我们这一家最有出息的。

女儿从小聪明懂事,我们一直把所有能给的资源都倾斜给她。

为了供她上学,我们卖了老家的地,也没让她碰过锅碗瓢盆。

如今她生了孩子,产假刚过两个月,打电话回来,说她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保姆,请我们去带孩子。

我们听了以后,心里也不是没犹豫。

可转念一想,外孙也是亲骨肉,再说她一个人在外地打拼,实在不容易。

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把县城的这套老房子卖了,去苏州买个小点的二手房,既能帮忙带娃,又不至于长期寄人篱下。

正当一切都在计划之中,我妈——也就是我那已经80岁的老母亲,突然急了。

她一听说我们要去苏州,还要卖房,直接在电话里嚷了起来:“你侄子马上初中毕业了,他要去市里上重点高中,谁陪读?

你要是真卖房走了,那他到哪住?

谁管他?”

这句话,把我一下子打蒙了。

02

我妈的这句话,让我心里五味杂陈。我的亲侄子是我弟弟周建国的儿子,叫小宇,今年15岁,成绩确实不错。

弟弟在村里干点小工,嫂子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小宇是我妈最疼的孙子,什么都偏向他,从小由我妈带大。

我们一家人住得近,虽然分开住,但这些年确实也帮衬了不少。小宇上学住我们家,吃我们饭,我没说过什么。但现在女儿需要我们,我妈却拿侄子来压我,说得好像我们欠了他们什么似的。

晚上,我把这事告诉了老婆,刘玉芬一听就来气:“妈这是在说什么话?咱女儿才是亲生的,咱孙子也是骨肉,凭什么咱得一直为你弟弟他们家操心?咱不卖房,他们又能拿得出钱给孩子陪读?”

我叹了口气:“妈就那么个宝贝孙子,弟弟弟媳也不争气,她就觉得我们是家里的主心骨,一走了,她觉得心里没底。”

“那她怎么不想想咱女儿?咱女儿在外地多难?你忘了她当年上大学时,每天吃泡面都不舍得加一颗卤蛋?”

我沉默了。的确,女儿这些年在外打拼不容易,一个人扛起了家庭和事业。她不是那种娇气的女孩,从来不轻易求我们。但是这次,她是真的没办法了。

第二天,我去找老妈谈了一次。她坐在小院的藤椅上,看着天说:“你侄子就靠这次考试翻身了,市里房子贵,他爸妈哪有钱?你这当大伯的,不管他谁管?”

我忍着火气,说:“妈,倩倩也不容易,她刚生了孩子实在没办法。小宇成绩好是好,但他爸妈总得负点责任吧?我们能帮,但不能什么都扛。”

她一听,脸拉了下来:“你这是撇清关系咯?你爸在的时候怎么说的?兄弟要互相帮衬,你现在翅膀硬了,就不认这个家了?”

我知道她在情绪上。我忍了下来,没有顶嘴。回家后,我心里乱成一团。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开始联系中介,看房源。女儿也打电话过来,说她找到一个不错的学区二手房,只要我们出首付,她和女婿可以慢慢还贷款。我和刘玉芬商量着,准备把老房子挂牌。

哪知道这个消息传出去没几天,我弟弟就跑来了,拍着桌子问:“哥,你真要卖房?那我儿子怎么办?你就这么走了?”

我一听火就上来了:“你儿子你不管,要我来陪读?你以为我是他亲爹?”

他顿了下,低声说:“哥,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你也知道,我们家真拿不出钱来,妈也老了,她就盼着小宇能走出去。”

我叹了口气:“那你不能把希望全压在我们身上啊。我也有女儿,也有孙子。”

弟弟没说话,低头抽烟。气氛沉默得让人压抑。

那天晚上,我和老婆都没怎么睡觉。我知道,如果我们真搬去苏州,家里这一摊子事就没人管了。妈年纪大了,弟弟家不靠谱,侄子要是出点差池,我良心上也过不去。

可如果我们不去,女儿那边怎么办?她产后抑郁还没完全恢复,孩子夜里闹,她白天还得上班。她哭着给我发语音:“爸,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我心疼得不行。

刘玉芬拍着我说:“咱不能再犹豫了,咱女儿不能比不过侄子。”

我点点头:“房子,咱卖!”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老婆去了中介,签了委托。我们把房子挂牌,打算尽快处理完搬去苏州。

没想到,回家路上接到我妈打来的电话,声音哽咽:“你要是真走了,妈就一个人了……”

我心里一酸。

我回家后又去看了老妈一趟,给她买了些药,坐了一下午。我说:“妈,我不是不管你,我可以每月给你寄钱,过年过节也回来,但我女儿更需要我。”

她没说话,只是眼角湿了。

后来,房子很快卖出去了,我们在苏州买了套小两居,装修简单,但住着温馨。女儿终于松了口气,孩子也渐渐安稳下来。我们帮她带娃,她和女婿也能安心上班。

我妈偶尔打电话过来,还是会念叨小宇,但声音柔和多了。我也每月按时给她打生活费,弟弟家偶尔也上门看看她。

03

有时候,家庭的天平,总在亲情与现实之间摇摆。我知道,做出这个决定,我伤了母亲的心,也让弟弟失望。但我始终觉得, 一个人最该守护的,永远是自己的小家。

侄子我会继续关心,但我不能为了他,牺牲我女儿的幸福。父母的爱要传递,但不能变成绑架。兄弟之间要互助,但也得有界限。

家,不是牺牲,而是共同撑起的港湾。

我相信,总有一天,妈会理解我。侄子也会明白,成长不是靠别人成全,而是靠自己奋斗取得的。

而我,只想陪着女儿,看着外孙一天天长大,弥补这些年她独自打拼的遗憾。

生活,从来不容易,但总有人值得你用尽全力去守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