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在位二十五年间,发生了两件“大清从未有之事”,一是嘉庆八年的“禁门之变”,二是嘉庆十八年的“癸酉之变”。禁门之变前些日子已经单独发文讲述过,此次重点来讲一讲癸酉之变。

癸酉之变,是指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在京师和河南滑县的农民起义。天理教原名“荣华会”,属于白莲教的一个支派,其教义基本与白莲教相同。在直隶、河南、山东、山西一带很有市场。
天理教是以“八卦”进行分类的,所以又称“八卦教”。著名的首领有河南滑县震卦首领李文成,号称“人王”;直隶大兴县坎卦首领林清号称“天王”,冯克善号称“地王”。
其他首领还有乾卦首领山东定陶人张廷举、艮卦首领河南虞城人郭泗湖、巽卦首领山东成武人程百岳、离卦首领山东成武人张景文,坤卦首领山西岳阳人邱玉、兑卦首领山西岳阳人侯国龙等。
四省的天理教首领暗中联络,准备于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在京师和地方发动起义。林清负责潜入皇宫大内,对皇室进行斩首行动;其他省份的天理教首领则攻打本地县城。

嘉庆十八年七月,嘉庆帝按照惯例,从圆明园出发至木兰行围,并准备到遵化谒陵。临行之前,令皇次子绵宁、皇三子绵恺于八月初前往热河伴驾行围。命仪亲王永璇、大学士勒保等留京。
嘉庆时期宫禁松弛,皇帝离宫行围无疑给林清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契机。
不过嘉庆帝这次行围并不顺利,主要是受到了天气的影响,连日的阴雨天使得河水暴涨,道路泥泞,人马行进十分困难。嘉庆帝不得不提前结束行围,命绵宁先行回京,自己则顺路拜谒东陵。
九月九日,嘉庆帝行至半路,就接到了京师八百里急报:滑县被天理教徒攻陷,知县强克捷被杀。
本来起义是准备在九月十五日份发动的,滑县李文成在起义前夕命牛亮臣率数百教徒秘密制造武器,不慎被当地官兵发现,经审讯后知县强克捷得知了起义计划,李文成、牛亮臣被捕入狱。

这一突然变故打乱了原先的起义计划,由于事情紧急,其他天理教首领秘密商议,认为事不宜迟,起义必须提前发动。于是,九月初七日,黄兴宰、黄兴相、宋元成等率领3000余人攻打滑县,杀死知县强克捷,救出了李文成和牛亮臣。
与此同时,直隶长垣、东明,山东定陶、曹县、金乡也同时攻打县城。两天后,嘉庆帝得知消息,当即发布上谕,调重兵对镇压起义,命温承惠为钦差大臣。
然而起义提前的信息林清并未得知,他仍按原计划进行。九月十五日,林清集结了200多教徒,分成东西两队潜入东华门和西华门,由太监接应入宫。
东队冲入东华门后,很快被官兵发现,他们将城门关闭,起义军经过激烈战斗,全部壮烈牺牲;西队全部冲进西华门后,在宫内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大部分被阻于隆宗门外。

绵宁在上书房得知消息后,用鸟枪击毙义军二人,留京王大臣和内务府大臣率兵入神武门,义军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被镇压了下去。林清因为是在宫外坐镇指挥,没有被当场拿获。但是十七日清晨,林清还是在宋家庄被捕,后凌迟处死,传首三省。
嘉庆帝连下三道谕旨指示镇压义军嘉庆帝于九月十五日驻跸髻山行宫,第二天驻白涧行宫,他接到京师奏报后接连下了四道谕旨。第一道是嘉奖守卫皇宫的王公大臣,封二阿哥绵宁为智亲王,于皇子分例加倍,发给俸银1.2万两,三阿哥绵恺随同杀贼,亦属可嘉。

第二道是命在热河的军机大臣、内大臣、户部尚书、都统托津即刻回京查办逆案,并革去了守宫失职的步军统领吉纶和总兵玉麟之职。
第三道是令全城搜捕逃贼,绝不允许有漏网之鱼。
九月十七日,嘉庆帝驻跸烟郊行宫,这一天他鉴于起义军打进紫禁城,皇家脸面全失,颁布了《遇变罪己诏》,向天下臣民检讨自己的过失,诏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大清一百七十年以来,定鼎燕京,列祖列宗,深仁厚泽,爱民如子,圣德仁心,奚能缕述?朕虽未能仰绍爱民之实效,亦无害民之虐事,突遭此变,实不可解。总缘德凉愆积,惟自责耳。”

九月十九日,嘉庆帝回京入宫后,加紧布置围剿滑县天理教的军事行动。任命陕甘总督那彦成代替温承惠为直隶总督,并为钦差大臣,节制山东、河南各路兵马。同时,调京师健锐营、火器营、陕西绿营、八旗马队和徐州绿营,迅速向河南、山东集结。
李文成虽然占领了滑县,但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局面,清军二万大军很快将滑县围得跟铁桶一般。此时的李文成仍然幻想着外围起义军能及时增援,但是外围的起义军同样也面临被围的困境。
那彦成在嘉庆帝的严旨下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刻关注李文成的动静,当他得知李文成一部要转移的时候,便派出精锐包抄堵截,双方在太行山隘口的司寨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十一月二十日傍晚,李文成见大势已去,自报姓名后自焚而死。

十二月上旬,二万清军日夜围攻滑县,牛亮臣等拼死抵抗。初十日,清军用炸药炸开县城东南角,起义军与清军巷战一夜,大部分教徒战死。被俘的牛亮臣等首领被解送京师凌迟处死,其他山东定陶、金乡、曹县等地的起义军,在滑县陷落前后也相继失败。整个天理教起义坚持了4个月后最终被全部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