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要躲灯,为什么要躲灯?该怎么躲?看老祖宗怎么说。
在民间,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或者灯节,是老百姓庆祝团圆和幸福的传统节日。不过,正月十五却有这么一条禁忌,就是正月十五新媳妇要躲灯,老祖宗为什么要留下这么一条禁忌呢?躲灯又该如何躲呢?
相传,正月十五躲灯的习俗源于满族,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习俗。古人认为新媳妇在正月十五看到婆家的灯火是不吉利的,为了避免这种“冲撞”,所以,新媳妇要躲灯。躲灯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婚姻运势的关注,希望夫妻双方能够有个美满的婚姻家庭,同时希望婚后对双方的家庭带来幸福和好运,避免不好的影响。
那么,躲灯该怎么躲呢?
第一、时间
正月十五躲灯一般在晚上,元宵节的晚上灯火最亮,所以躲灯一定要赶在傍晚来临之前。
第二、地点
正月十五躲灯,新媳妇要提前离开婆家,可以前往娘家或者亲戚家,如果娘家或者亲戚家比较远,也可以去邻居或者朋友家里。
第三、过程
在正月十五躲灯之前,新媳妇应该提前告诉娘家一声,以准备好过夜的屋子。然后,收拾一下自己需要用到的物品和衣服,在躲灯期间可以用到。正月十五新媳妇不看婆家灯火,但是可以看娘家的灯火,和家人一起聚餐、赏灯,感受正月十五元宵节团圆喜庆的氛围。
在躲灯之时,不要忘了和婆家人通通电话,毕竟元宵节是个阖家团圆的节日,虽然第一年的新媳妇需要躲灯,但是保持联系,能更好的融入新家庭,让家庭更加和睦。
躲灯习俗结束后,新媳妇就可以回家和婆家人团聚了。
最后,正月十五新媳妇躲婆家灯,是民间传统习俗,虽然各地的习俗不一样,但是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是老祖宗对后人婚姻的祝福,希望后人的婚姻幸福,家庭美满。所以,后人应该尊重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