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和解表面是冲突的终结,实则是新一轮地缘博弈的开始。乌克兰的牺牲折射出小国命运的无奈,欧洲的挣扎暴露了联盟政治的局限,而中国的角色升级则映射多极化时代的必然。在这场重构中,谁能平衡利益与道义、实力与智慧,谁将主导未来的秩序规则。

2025年2月,美俄宣布将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俄乌冲突和谈,但乌克兰和欧洲均未受邀。这是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美俄首次直接谈判,标志着美国立场的重大转变——从“援乌抗俄”转向“止损交易”。双方计划先进行美俄双边会谈,再与乌克兰协商,最后组织联合谈判,但欧洲全程被排除在外。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公开宣称“乌克兰恢复2014年边界不现实”,暗示美国可能接受俄占领土现状,甚至以停止援助施压乌克兰妥协。特朗普政府更被曝要求乌克兰偿还部分军援费用,并试图以稀土资源为条件换取乌克兰让步。这种“牺牲乌克兰利益”的倾向引发泽连斯基强烈反弹,他公开呼吁欧洲组建独立军队以摆脱对美依赖,但现实可行性存疑。

欧洲国家的焦虑与分裂也是一个问题。面对美俄的单边行动,欧洲陷入战略被动。法国总统马克龙紧急召集德、英、意等欧洲领导人召开峰会,试图协调应对策略,但会议仅限部分国家参加,暴露欧盟内部代表性不足的痼疾。欧洲六国联合声明反对美俄单独谈判,强调乌克兰和欧洲必须参与和谈,但这一诉求遭美国特使凯洛格直接回绝。欧洲的困境在于安全依赖惯性、经济利益掣肘和内部分裂加剧。

美俄欧这么僵着,中国可看到机会了。
中国外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就说,冲突得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得建个“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跟美国那套单边行动可不一样。中国跟俄罗斯加强能源合作,限制一些军民两用技术出口,这样既能影响俄罗斯的战争能力,又能增加谈判的筹码。
欧洲现在也想靠中国来平衡美国的压力,德国总理朔尔茨、欧盟外交代表博雷利这些人都跟王毅频繁会晤。中国说的“多边主义”和欧洲想要的“战略自主”正好对上眼了。
要是美俄真达成协议,乌克兰的资源被瓜分了,中国还能跟乌克兰合作,或者拓展非洲、中亚的供应链,来应对这个风险。

美俄和解其实就是霸权国家重新分地盘,但他们这么搞,旧秩序是越来越不稳了。
特朗普的“交易主义”外交让欧洲对美国彻底失望了,现在欧洲都想“去依附化”,自己当家做主。
多极化也加速了,金砖国家、上合组织这些机制因为美俄博弈,有了更多发展空间。中国提的全球安全倡议和欧洲的战略自主诉求也是不谋而合。
乌克兰的事情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小国在大国博弈里就是弱势群体,得赶紧找多条路走,多跟别的国家合作,别被当成棋子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