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报国!这次被人民日报点名的庞众望,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来科点谱 2025-04-18 11:48:44

“身处谷底不自弃,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用在庞众望身上真的很恰当!

庞众望,这个名字近日因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核科普对谈会上关于“科研报国”的坚定发言而走红。

他那句“科技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叫科技”,铿锵有力、发人深省,引发无数网友热议与共鸣,被视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写照。

在这句响亮口号背后,却是一个少年逆境中奋发图强的真实写照。

2017,庞众望成绩耀眼,是当年的河北省年理科高考状元。

他的家庭情况一度被媒体曝光:母亲下肢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家里几乎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庞众望曾坦言:“我的家人没有什么不能谈的,他们对我的爱,绝对拿得出手!”

如今的他,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从泥屋到清华

庞众望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母亲庞志芹因先天性脊柱裂导致下肢瘫痪,生活无法自理。

年迈的姥姥姥爷则靠捡拾废品和打零工勉强维持着一家八口人的日常生活。

在这个并不富足、甚至可以说异常艰难的家庭里,庞众望从小就体会到了生活的沉重与不易。

更令人心痛的是,在他六岁那年,又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这一消息对于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为了给儿子筹齐高昂的手术费,瘫痪在轮椅上的母亲四处奔走,挨家挨户地求助,不顾一切地为儿子争取一线生机。

最终,在村民们的齐心帮助下,凑够了四万元,庞众望顺利接受了手术。

术后,为了偿还债务,庞志芹不顾身体病痛,努力为外贸公司织台布。

年仅七岁的庞众望便开始挑起生活的担子,他学着做饭、洗衣、照顾双亲,还常常放学后跟着爷爷一起到废品站捡废铁补贴家用。

尽管生活无比艰辛,但他始终心怀希望。

他知道,知识是他唯一的出路。

于是,他格外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努力,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家中简陋的墙壁上贴满了他的奖状,那些奖状不仅是他努力的证明,更是一个孩子向命运顽强抗争的见证。

初中时期,庞众望的生活愈发艰难。

母亲因严重贫血住进了医院,他白天照常上课,晚上则到餐馆打工挣钱,深夜再赶到医院陪护母亲。

在昏暗的病房里,他常常趴在母亲的病床边写作业,困了就靠在椅背上小憩片刻。

生活的重压并没有击垮这个少年,反而让他更加懂得珍惜和坚强。

一天,他从餐馆带回来一个水煮蛋,本想给母亲补补身体,结果母亲反过来坚持要他吃。

两人你推我让,一个小小的鸡蛋在母子之间来回传递,那份深沉的亲情和坚韧的爱,令人动容。这是属于他们的时光,艰难却温暖。

吴桥中学得知他的家庭情况后,主动为他减免了全部学费,并在生活上给予多方照顾,使他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学业。

在学校,他是公认的“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拔尖,还接连斩获多项全国性学科竞赛奖项: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二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三等奖……

这些沉甸甸的奖牌,不仅是他刻苦学习的回报,也是他以实力对命运作出的回应。

2017年高考,庞众望以684分的高分夺得沧州市理科状元,凭借“自强计划”获得额外60分加分后,顺利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录取。

当记者来到他家采访时,面对眼前这座老旧破败的小屋、简陋甚至残缺的家具和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无不感到震撼和心酸。

这个破败家庭中走出的少年,却以超群的成绩书写了奋斗的奇迹。

但庞众望从未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他坦然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他眼神坚定地说:“我不觉得我的家庭有什么不能拿出来说的,我的家人给了我无比的爱。”

面对蜂拥而至的社会捐助和爱心资助,他始终婉言谢绝,他说:“我希望这些帮助能留给更需要的人。”

清华园里的科研人生

进入清华大学后,庞众望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他不仅投入到学业中,还积极融入了这个富有活力和创新的环境。

在这里,他遇到了良师益友史宗恺教授。

在史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庞众望找到了自己热爱的科研方向,逐渐深入到精密仪器和微纳传感器领域。

本科期间,他的专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始终保持在班级前10%。

大三时,他便主动加入了实验室,开始参与微纳传感器的研发,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2021年,庞众望顺利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并凭借出色的表现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耕自己热爱的精密仪器领域。

读博期间,庞众望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

他常常为了解决一个实验数据问题,熬夜反复推敲、实验验证,直至理清所有细节。

在某次洗澡时,他突然想到了自己困扰已久的高精度定位问题的解决方法,顾不得擦干身上的水,就匆匆跑回实验室,迫不及待地验证自己的灵感。

这个“洗澡灵感”的故事成为了清华博士生中津津乐道的话题,也充分体现了他对科研的极致追求和对问题的执着钻研。

尽管科研之路充满挑战和困难,但庞众望始终保持着对学术的热情和执着,不断探索、突破自我。

他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SCI论文,并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逐步在学术领域展现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就在庞众望的科研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命运却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母亲庞志芹因病离世。

对于庞众望来说,这是他人生中最为痛苦的一刻。

他始终没能等到母亲亲眼见证他取得的成就,那些在母亲心中无比重要的梦想未能实现。

他感到无比的遗憾和悲痛,但他并没有让悲伤击垮自己。

相反,他把这份痛失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用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庞众望并不孤单。

幸运的是,他的女友小雨一直在他身边。

小雨是庞众望的高中同学,两人相识已九年,大学时确定了恋爱关系。

她一直默默支持他,给予他巨大的鼓励与安慰,尤其是在他最需要依靠的时候。

两人已经订婚,并计划共同迈入婚姻的殿堂,携手走向未来的路。

2025年4月13日,庞众望作为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清华大学核科普暨君品对话活动。

在活动中,他发表了关于科研报国的精彩发言,引起了全网的广泛关注。

他坚定地表示:“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就是科研报国,科技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叫科技,掌握在别人手中,很多时候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威胁。如果我们这代人不能将这样一个责任给肩负起来的话,那无非就会将更大的问题和困难去留给我们的下一代人。”

这段话铿锵有力、深刻入心,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也表达了他对科研创新责任的坚定承诺。

作为一名从寒门学子成长起来的清华博士,庞众望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挑战与奋斗。

他从小在贫困中成长,但凭借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他一路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进入清华大学,在精密仪器的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庞众望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也是新时代青年科研报国担当的生动写照。

参考信源

中华网

0 阅读:27
评论列表
  • 2025-04-19 15:02

    每个青年学生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