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炭疽病是黄瓜生产中所遇到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棚室栽培面积的扩大,炭疽病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且肆虐程度越来越高。
因此,认识黄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提高防治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造成黄瓜炭疽病的原因进行分析,介绍发病情况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发病情况。炭疽病菌主要是由瓜类炭疽病菌引起的,属于半知菌类,随着研究深入,其真实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四种:弹性炭疽真菌、褐色炭疽真菌以及两个单核种,即黄瓜炭疽真菌和甜瓜炭疽真菌。
在适合生长的条件下,它们会迅速繁殖,传播疾病。
1.症状。
炭疽病分为苗期炭疽和成株期炭疽,在不同生长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在苗期,发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的褐点;
而在成株期,症状则表现为黄褐色的病斑,这些病斑经常被覆盖着一层类似霜霰的结构。
这些霜霰状的结构其实就是病原体的孢子囊,它们是病原体繁殖的一部分。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病斑上有许多黑点状的结构,它们是性的囊果,是病原体繁殖后代的地方。
除了这些症状外,炭疽病还会对其他植物部位造成影响。
例如,在果实上,会出现表面有小凹陷和黑点样病斑的情况;
而在茎上,则会导致茎部变软、变腐、枯萎等症状。
由于炭疽病菌的传播主要依赖风吹雨打,导致它们迅速扩散。
因此,要想有效防治这种疾病,就必须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
炭疽病菌可以通过土壤、种子和水分传播到植物中,从而导致植物感染。

2.发病条件。
该病发病较广泛,一般在霜前或霜后都会有发病情况,这时温度适宜,湿度也较高,非常符合炭疽病菌孢子的萌芽和生长,同时也非常适合其在植株上蔓延。
该病菌最适宜温度为22-27℃,尤其是25℃时也是其最适合生长发展的温度,此时4-5小时就可进行分裂,有较强的侵染能力。
随着温度降低,其生长速度也会减缓,适应能力明显降低。
另一方面,湿度越高,潜育期越短,这主要是由于高湿度环境下细胞内水分含量较高,提高了水合作用,从而加速了孢子的萌芽和生长。
此外,当湿度过低时,水分蒸发太快,会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孢子的萌芽和生长速度。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炭疽病需在20-35℃的环境下生长最佳,如果温度低于0℃或高于40℃,则很难存活下来。
如果在35-40℃的环境下,也就是它们的大限期,很快就会死亡。
据研究表明,在28%的湿度下,干孢子要六个月才会萌芽,但在90%的湿度下,只需五天便会萌芽。
这充分说明我们的防治措施需要根据这些发病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加强防治效果。
防治措施。针对黄瓜炭疽病,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项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1.种子消毒。
种子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种子消毒这一环节。
通过高锰酸钾浸种法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可有效减少种子携带的病原体数量,从而降低风险。

此外,为了确保我们使用的育苗土壤无污染,还可以将其浸泡于热水中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土壤中的潜在病原体。

2.培育壮苗。
壮苗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因此,我们应强调培育壮苗的重要性。
选用优良品种,合理控制浇水量,以提高幼苗的抗性。
此外,加强幼苗的通风,可以降低环境湿度,从而抑制病害的发展。
另外,有效控制施肥量特别是氮肥的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过量施肥可以导致植株茎秧徒长,使其越来越脆弱,并增大染病概率。

3.强化田间管理。
强化田间管理可有效降低田间湿度,从而减少病害蔓延的机会。
通过遮阳、通风等措施,可以减少田间湿气积聚,从而创造一个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

合理轮作也是一种有效控制土壤中胞子数量的方法,通过定期更换作物种类,可以减少炭疽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从而降低风险。

4.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是对付强烈扩散炭疽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针对园中的症状尽早进行发现,并及时响应,可以有效减少损失的程度。
常用药剂包括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通过适时喷洒这些药剂,可以抑制或杀灭已经存在于植物中的病原体,从而减少疾病传播并减轻植物受到的伤害以此延缓其扩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