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拉尼娜事件和北极涡旋活跃影响,2025年春季大陆天气系统呈现"多变剧烈"特征。继前两轮大范围雨雪和寒潮过后,新的天气系统已开始酝酿。据最新气象预报,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在未来3天后迎来新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而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将迎来异常回暖,部分地区气温甚至将突破35℃高温线,形成"南湿北热"的鲜明对比格局。

强风来袭:8级狂风席卷中东部
从4月12日中午到13日晚,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风系统呈现出明显的节律变化特征:先南下,夜间减弱,白天再增强,日落后又减弱。这种变化符合典型的高空动量下传规律。华北黄淮等地今晚到明晨风力将短暂减弱,但明天中午至下午将再次增强。
从形势预报看,明天850百帕急流区将横扫山东半岛地区,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局地阵风可能达到10级。老话说得好:"狂风破日落",这一气象谚语对动量下传型大风预测尤为准确,预计明天日落后华北地区风力将快速减弱。
中央气象台已发布大风黄色预警:4月13日20时至14日20时,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黄淮、江淮及东北地区北部和西部等地将有5~6级大风,阵风7~9级。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山西中南部、北京西部山区、山东半岛等局地阵风将超过10级,渤海、黄海等海域风力可达9~10级,阵风11~13级。
后续大风预警继续扩大:4月14日08时至15日08时,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黄淮东部、江淮东部及东北地区北部和西部等地仍将维持5~6级大风,阵风7~9级,局地阵风10级以上;多个海域风力将持续在7~8级,阵风可达12级。

雨雪持续:东北暴雪"同期少见"
昨晚到今天,东北地区雨雪天气系统依然强盛。高空冷涡+低空低涡+地面气旋的三维深厚涡旋组合,使得吉林东部等地雨雪强度达到同期少见水平。中央气象台已发布暴雪蓝色预警:预计4月13日20时至4月14日20时,辽宁中东部和西北部、内蒙古东南部以及青海南部、西藏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5~15毫米),新增积雪深度3~5厘米,局地可达10厘米以上。
随着天气系统演变,东北地区的雨雪天气将在后天逐渐结束。而后,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系统将逐渐东移,波及西南地区和江南、华南等地。

京津冀异常回暖:局地35℃高温将至
与大范围雨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津冀地区将迎来一轮异常回暖天气过程。最新数据显示,随着大风天气过后暖气团的快速补充,京津冀地区将出现大面积回暖,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预计将攀升至35℃左右,形成罕见的春季高温。此次回暖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预计将维持至少5天时间。
北京城区最高气温预计将达到32℃左右,郊区可能突破33℃;天津市区预计最高气温将达到33℃,沿海地区略低;河北中南部地区将成为此次回暖的"核心区",石家庄、保定、邢台等地预计最高气温将达到34-35℃,局地可能突破35℃。这一温度水平较常年同期偏高8-10℃,达到了"异常回暖"级别。

广西旱情持续:干旱无解
与东北的强降雪和京津冀的高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西地区的干旱态势依然没有明显缓解迹象。受拉尼娜事件影响,南方暖湿气流北推受阻,广西地区自入冬以来降水偏少3-5成,部分地区甚至偏少7成以上。
最新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广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土壤墒情持续偏差,农业干旱等级已达中度到重度,局地特旱。虽然前期有零星降雨过程,但降水量远不能满足农业用水需求,导致春耕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广西气象部门已连续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提醒各地做好抗旱保春耕工作。

双轮降水酝酿:17日成关键转折点
经过3天短暂的天气平静期后,新一轮降水系统正在酝酿中。17日将成为天气转折的关键节点,两波降水系统将先后到来:
第一波降雨:16日至17日,贵州东部、江南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有中到大雨。
第二波降雨:18日至19日,江南、华南北部和东部以及贵州东部等地将迎来中到大雨,局地暴雨,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更值得关注的是,21日前后,江南、华南以及贵州东部等地还将有一次中到大雨、局地暴雨过程,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此轮降水系统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缓解南方部分地区旱情将有积极作用,但也需警惕强降水可能带来的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