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离世前为何让儿子不要杀和珅?没有听从的嘉庆15年后才懂父皇的苦心

剧盘风云录 2023-10-16 15:20:07

清朝乾隆时期,盛世局面维持得相当不错,这自然得益于圣主明君乾隆皇帝的英明。然而,至乾隆末年,一个名叫和珅的大贪官却成为了大清国库的硕鼠,贪污腐败横行,令清廷上下感到愤怒和失望。乾隆皇帝自然也清楚和珅的罪行,然而,在他临终前,却对儿子嘉庆帝下了一道令人费解的遗诏:不要杀和珅。

嘉庆帝则心底冷哼了一声:若不处理了这个吞占了我大清银钱无数的“硕鼠”,我的统治怎么能服众、日后又怎么能顺畅地推政施令呢?

然而,在乾隆去世后的第十五年的某一天,嘉庆帝突然意识到,父皇当年那道“不要杀和珅”的遗诏,原来竟是出于一种极其高明的大局观和权谋。

和珅虽是一个无耻的贪官,但他在理财行政上却有很高的才干。乾隆年间国库充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和珅的管理和运作。他贪污腐败,却也把钱用在了各种公共建设和宫廷用度上,客观上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乾隆让嘉庆不要杀和珅,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不是不知道和珅的贪婪和腐败,但他更清楚和珅的能力和价值。杀一个和珅容易,但他的继任者未必能找到一个如此擅长理财和行政的高手。若和珅身死,可能会引发朝政动荡,甚至财政危机。

此外,乾隆让嘉庆不要杀和珅,也是出于稳定人心的考虑。和珅虽然贪婪,但在当时的朝廷中,他的声望并不好。如果嘉庆帝在乾隆去世后立即杀了和珅,可能会引发朝中大臣的不满和恐慌,甚至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政治风波。

对于嘉庆帝来说,十五年的统治经验告诉他,父皇的遗诏并非仅仅是关于杀不杀和珅的问题,而是关于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朝政、更巧妙地操控人心的问题。他终于明白,父皇的苦心不仅在于避免财政危机,还在于维持朝政稳定、保护大清江山。

于是,嘉庆帝在追思父皇的遗诏中找到了新的执政思路。他不再急于除掉和珅,而是采取了更温和、更策略的方式,逐步削弱和珅的权力,把他边缘化。同时,嘉庆帝积极寻找新的财政和经济人才,逐步实现了朝廷财政的正常运转。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敬仰、一个君王对国家的责任、一个领袖对人民的承诺。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历史中一个皇帝的高明智慧和大局观。嘉庆十五年后回首乾隆的遗诏,不仅是一个关于如何处理和珅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如何统治、如何施政、如何权谋的问题。乾隆皇帝以他的英明和远见,为儿子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政治遗产。而嘉庆皇帝也用他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有时候,“不作为”比“作为”更有智慧、更有价值。

0 阅读: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