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对新形势下勘察设计行业的几点思考

文都夫子 2024-12-12 21:49:23

这些年,很多设计院都在忙着搞“转型”,有的在做全过程咨询,有的要搞EPC,有的插足工程检测、智慧城市、城市更新、低空经济,有的甚至把自己企业名称都改成“**科技公司”,都不停的跑马圈地,都想去寻找新机会。

当然,这些都是积极的表现,比那些高管们一心捞钱,准备套现滚蛋的设计院要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那么,工程设计行业还有未来嘛?如果有,未来的业态会是什么样的?

本文从一个普通从业人员的角度分析一下,如有不合理之处请网友轻喷。

一、设计行业的现状

这块没什么好说的,懂得都懂。无论是房屋建筑还是公路桥梁,我们差不多用了30年的时间把未来几代人的活儿都干了,现在国内项目萎缩,但是想要“走出去”也没那么容易。经济放缓,产能过剩的状况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都不会改变。

另外,设计行业现在呈现“青黄不接”的窘态。近几年的校招也可以看出,设计院早就不是很多土木传统名校生的首选,但反而每年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选择从设计院离职、转行,他们人走了,还留下一句吐槽:设计师,狗都不干。

最后,就是生存环境愈发严峻。项目越来越难,业主要求越来越高,低价竞争成为常态,人力、运营成本高居不下,利润越发稀薄。除了一些垄断行业的大院,其他设计院日子都不好过。

二、改革+转型

有人把破局的希望寄托于转型。但其实转型也非一日之功,转型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存在组织不适应、能力不匹配、资源不到位等全方位的难题。唯有改革与转型,双管齐下,才有出路。

针对国企大院,首先就应该大刀阔斧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国企大院的行政化、人浮于事和平均主义都需要持续深化改革。要将与主要业务无关的支出进行大幅度的压缩,削枝强干。

这方面,反而不少民营企业灵活自主,更有优势。

在此基础上,大型设计院要积极探索出海,将国内旺盛的产能输出,为“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支持。

中型设计院要加快市场扩张和并购改制,迅速成长为大型设计集团,积极探索数字化和智能化,在产品形态、服务质量、组织架构等方面不断改革。

小型设计院可以依托“建筑师负责制”开展合伙人制度,也可以专注于某一小的专业领域,比如结构加固改造、既有工程的检测业务、基坑支护等小精尖领域,构建自己的行业品牌。

最后,用一位著名学者的话作为结尾:我们在谈论未来的时候,未来已来,当我们讨论将至的可能性时,将至已至。

唯有主动求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