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老王,又来啦?”门口卖麦芽糖的老李笑呵呵地打招呼。
“可不嘛!这柳园一天不去啊,心里就痒痒。”老王乐呵呵地回应,顺手买了块麦芽糖,甜丝丝的滋味儿,就像这柳园给他带来的感觉。
老王进了园子,先去书场那边瞧了瞧。周末的相声大会可是热闹,听说上周来了好几百号人,把小广场都挤满了。他想起上周六,他和老伙计张大爷一起听相声,那年轻演员一口流利的泰州话,说的段子又新颖又接地气,把两人笑得前仰后合,肚子都疼了。特别是讲到老泰州人爱吃鱼,一口气能吃三碗鱼汤的段子,简直说到老王心坎里去了,可不是嘛,他昨天晚上就吃了两碗!
穿过熙熙攘攘的广场,老王来到了园子深处。这里环境清幽,古色古香的建筑,配上精雕细琢的太湖石,仿佛一幅水墨画。一块太湖石上刻着柳敬亭的生平,老王每次路过都要驻足一会儿。柳敬亭,明末清初的评话大家,泰州的骄傲!想当年,柳敬亭说书,那可是万人空巷,连皇帝都听得入迷。如今,柳园传承着他的艺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曲艺表演,这让他感到无比自豪。
他走到姜昆题字的碑刻前,轻轻抚摸着那苍劲有力的字迹,心中充满了敬意。想当年,姜昆来泰州演出,对柳园赞不绝口,还欣然题字,这可是柳园的无上荣耀!
走着走着,老王来到了一处小亭子,亭子旁边种着一排柳树,柳枝婀娜多姿,随风摇曳。老王想起了前几天和孙女小雅的对话。
“爷爷,为什么这个公园叫柳园啊?是因为种了很多柳树吗?”小雅好奇地问。
老王笑着说:“当然是因为柳树啦!但这‘柳’字啊,还有更深层的含义。柳树在中国文化里象征着生命力、希望和传承。你看这柳枝,即使被折断了,也能重新生根发芽,就像我们的文化一样,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小雅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和柳敬亭有什么关系呢?”
老王摸了摸小雅的头,说:“柳敬亭是泰州的骄傲,他是说书的大家,他的艺术就像这柳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泰州的土壤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老王抬头望了望远处的南山寺塔,塔尖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柳园的景色,与南山寺塔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他知道,柳园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风景,更在于它承载的历史和文化。
一阵微风吹过,柳枝轻轻拂过老王的脸庞,带来一丝清凉。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柳园的宁静与祥和。这里,是他的精神家园,也是泰州的文化地标。
这时,一群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他们拿着相机,对着园内的景色拍照,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这地方真不错!”一个女孩说道,“没想到泰州还有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是啊,这里的建筑、碑刻、还有那浓厚的曲艺氛围,都让人印象深刻。”另一个男孩附和道。
听着年轻人的对话,老王欣慰地笑了。他知道,柳园的魅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 appreciate。
老王离开了柳园,心里充满了满足感。他相信,柳园的故事将会继续流传下去,成为泰州永恒的文化记忆。柳园,不仅仅是一座公园,更是一座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它静静地诉说着泰州的故事,也等待着更多人来发现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