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将军”贺炳炎:五上五下,甘当“补缺官”,为革命毫无怨言

观景说史 2023-08-11 16:34:14

在我军著名的刀客将领中,除了“大刀敢死队长”许世友、“秦大刀”秦基伟外,还有一位威名赫赫的“独臂刀王”贺炳炎。

贺炳炎个子不高,但却长得虎背熊腰,在红军时期由于作战勇猛,总是一马当先,挥舞大刀冲入敌阵,把敌人杀得人仰马翻,被人称赞为“红军赵子龙”。

1913年2月5日,贺炳炎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市第九区刘家场一户农民家庭。他9岁时,母亲因病逝世,11岁为了生计就去给地主家放牛,之后还去做过篾匠、杀猪、打铁等多种工作。

早年的贺炳炎尝尽了人间的艰辛,养成了他刚烈不屈的性格,每次看到有贫困人家的小伙伴受人欺负,他总是站出来为同伴打抱不平,对坏人挥拳相向。

1929年春,贺龙率领红军来到宜都、松滋一带,16岁的贺炳炎跟随父亲一起参加了红军,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由于他作战勇敢、机智善战、思想进步,在参加红军的当年就加入了共产党。

贺炳炎的进步得到上级的认可,1932年夏天被安排到洪湖湘鄂西军校学习时,奉命与军校学员一起阻击进攻苏区的敌人。由于军校学员们人多枪少,贺炳炎依然把自己的枪让给战友,自己握着菜刀杀入敌阵,与战友们打退了敌人,事后得了一个绰号“贺小龙”。

从1933年5月至1935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英勇善战的贺炳炎蒙冤被捕,他五下五上,虽然经历了坎坷,但他忍辱负重,对革命忠贞不二,只要需要他的地方,他都挺身而出,甘愿当一个“补缺官”。

1933年春,时任红七师十九团团长的贺炳炎,在刚刚痛别战死的父亲后不久,就受到了“左”倾路线的牵连。之后他被五六个“肃反”队员捆绑起来,这些人宣布了中央湘鄂西分局书记、军委分会主席夏曦对贺炳炎的处罚:“犯有改组派罪行,即日起开除党籍,进行隔离审查。”

当时由于部队在不停地转移,贺炳炎被关在一个由所谓的“改组派分子”组成的“改组派连”中。贺炳炎生性倔强,对“肃反”派的刑讯逼供是毫不屈服,他始终是据理力争。

有一次部队在前进时,红军前卫部队与国军发生了激烈战斗,十九团因贺炳炎被抓走而群龙无首,开战没多久就乱了套,红七师师长卢冬生气得直骂娘,他赶紧派通讯员到“改组派连”去“借”贺炳炎来指挥战斗。

本来夏曦不想让贺炳炎去指挥战斗,又怕前线打败仗,只好对卢冬生的要求进行装聋作哑,急忙暗示手下让贺炳炎离开“改组派连”。贺炳炎等到“肃反”队员去掉他的手铐后,立马让人送来驳壳枪,然后迅速冲上战场,组织第十九团开展反击,不一会就扭转了不利的战局。

战斗胜利后,贺炳炎很高兴他下意识要把枪往腰里插,没想到一直跟在后面的“肃反”队员却让他把枪上交,随后又给他铐上手铐,再次把他押回“改组派连”看管。

在贺炳炎被关押第29天的时候,贺龙发现了蓬头垢面的贺炳炎,他很生气地去找夏曦,然后要求夏曦放人,但夏曦却说放可以,但不能再让他去当团长,只能去当个管理员,而且党籍由他这个分局书记说了算。

虽然夏曦答应了贺龙的请求,把贺炳炎给放了,却给贺炳炎留下了一个“改组派自首分子”的帽子,贺龙只能给贺炳炎安排到军部做个管理员。后来在“神兵窝”收编了神兵700余人,贺龙亲自点名让贺炳炎去当改编后的特科大队长。

神兵是带着封建迷信色彩的土著武装,士兵基本上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他们作战勇敢,经过贺炳炎的思想开导和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破除迷信后,特科大队成为了一支作战勇敢,敢打硬仗的队伍,被人们称为“铁壳大队”。

1933年12月,特科大队被编入红三军第七师,贺炳炎这个大队长又没得当了,随后他又再次被安排回到军部继续当管理员。

1934年6月,红三军政委关向应派贺炳炎率领十几个人到沿河县去发展游击队,虽然他心里很憋屈,但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连夜就带领人出发,很快就拉起了8支游击大队,并建立起了沿河独立团,贺炳炎任团长。

后来沿河独立团与神兵武装改编的黔东纵队合编为黔东独立师,贺炳炎任师长。没过多久,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黔东独立师被编入红二军团,贺炳炎去补了由原九师二十七团改为六师十八团的团长。

1934年11月10日,红二、六军团在永顺天主堂召开会议,作出了一个决议,那就是之前的“改组派自首分子”一律不能当主官,就这样贺炳炎十八团团长的位子还没坐热就被撸了,又去总指挥部当了管理科长。

1935年6月,红军在转战鄂西时,在咸丰县忠堡战斗中打得很激烈,红十八团伤亡很大,团长和政委在指挥战斗时先后身负重伤,任弼时下命令让贺炳炎去十八团当团长,余秋里去任政委。

事后,余秋里得知贺炳炎被停了党籍,立马当夜就给军团党委写信,向上级汇报了贺炳炎忠于革命、忠于党,英勇杀敌表现,郑重请求恢复贺炳炎的党籍。

忠堡一战后,成为了贺炳炎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丢掉了“改组派自首分子”的包袱,因为上级给他恢复了党籍,保留了他的军籍。从此,贺炳炎是轻装上阵,为了革命是出生入死,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 阅读:13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