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钗建议给宝玉的玉打络子,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居心?

浮生漫读人生长 2024-05-29 05:29:14

前两天读到一个观点,红楼第四十三回,袭人想要莺儿帮着给宝玉打几根络子,莺儿问用来装什么,宝玉说装汗巾子。

然后宝钗来了,说打这个没意思,不如打个络子把玉装上,还给出了配色建议。

好了,观点出来了:宝钗这是眼里只有玉啊,为了成就金玉良缘,想着要把宝玉网住,让宝玉成为自己网中的鱼,逃都逃不掉。

闲来无事时,我倒很喜欢看看这样的观点,因为可以当笑话看。

这个观点,就让我差点喷饭。

读长篇巨著,最怕的就是这种断章取义,而且是带着雌竞心理来断章取义,把宝钗的一言一行,都理解为与黛玉争宝玉。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宝钗此处的行为呢?

我常说,理解一个人的言行,一定要先充分了解这个人,TA的品行,TA的性格特点等,从而准确地分析出她言行的出发点。

首先来说说宝钗的品行,这是书中明写的:“山中高士。”

所谓“山中高士”,即为品行高尚的隐士,典出《后汉书·袁安传》:“雪满山中高士卧。”

高士之所以被称为高士,其品行和境界都远远高于普通人,而山中高士更是不屑于世俗的名利,做人做事尤其没有个人目的,只有济世救民之心。

因为高士境界太高,世人很难理解,所以总是以己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自己的狭隘的小心思强加给高士。

正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写,“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蜩与学鸠不知鲲鹏志向之高远。一句“山中高士晶莹雪”,已经为宝钗的品性做了明确的评价。

再说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也是书中明写的:“随分从时。”

什么是“随分从时”呢?简单来说,就是顺应天意,老天爷要怎样,是好是坏都接纳,尤其懂得天意不可违,不去对抗。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她对金锁的看重。

带着雌竞心理的读者,总把宝钗对金锁的看重理解为金玉良缘,这是完全忘了宝钗“随分从时”的性格特点。

我在《癞头和尚的话,甄林两家都不信,为何薛家信了?》一文中分析过,同样是邋遢且疯癫的癞头和尚,来到林家和甄家,都被当成疯子,唯有薛家奉为上宾,接受了他的海上方,并且郑重其事地花时间精力去配制。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宝钗不但重视和尚给的金锁,而且非常重视和尚给的药方,这药方可与金玉良缘毫无关联啊!

如果是“毁僧谤道”的宝玉,他不但不会接受和尚送的东西,还会骂一句:“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

事实证明,和尚道士的话信不信得,要具备识别真假和尚道士的慧眼。

如果是静虚老尼和马道婆的话,当然信不得,但不求名利的和尚道士的话就该信,因为他们很可能就像智通寺那个又聋又哑的老和尚,是“翻过筋斗来的”,也就是已经得道然后来普渡众生的。

宝钗的性格是“随分从时”,相信天意,所以老老实实吃冷香丸,从来不会怀疑它的效果,更不会与之对抗。

对金锁也是如此:“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宝钗不爱花儿粉儿,不喜欢用装饰品,因为她崇尚的是自然美,“淡极始知花更艳”。家里一箱子的饰品,宁愿让它们闲置也不肯佩戴。

但是,她却始终戴着沉甸甸的金锁,就是因为这是和尚给的,代表天意:老天爷让你戴,你就得戴,否则就是逆天。

这里有必要歪一下楼,辟个谣。

很多读者说宝钗的金锁是人工制作的,癞头和尚的说法也是薛家编出来的。可是,在第八回的回目里,作者写的是“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比通灵”指的是宝玉和宝钗互相看对方的金和玉,而“通灵”一词说明金锁和宝玉一样,都是通灵之物,不是凡间俗物。

回头再来看宝钗对打络子的看法。

首先,她看了一眼莺儿正在打的络子,是用来装汗巾子的,然后说了一句“这有什么趣儿”。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正是宝钗的性格,自然俭朴,装饰品越简单越好,没必要为了装个汗巾子而劳民伤财。何况汗巾子还是隐私之物,外人轻易看不到,更没必要讲究花样追求精致漂亮,适用就行。

所谓络子,其实是中国结的一种,首先它是装饰品,但络子又与普通的装饰品多了一个功能,那就是具备网兜的功能。

在这里不得不赞叹一下莺儿真是心灵手巧,不但会编柳条,打络子也是出了名的,而且会的花样多。

但即便是她这样的巧手,当宝玉提出“每样打几根”时,莺儿说“十年也打不完”,可见这是个费时费工的细致活。

那么,为什么又建议要为通灵玉打个络子来装呢?

这正是她对待金锁的态度:顺应天意,善待老天赋予的通灵物。

当我们的眼睛只盯着金玉良缘时,我们就会忘了,通灵宝玉是有着通灵之能的:

一除邪祟

二疗冤疾

三知祸福

而且,它的通灵之能已经得到了验证,就在第二十五回,阿凤和宝玉被马道婆施法差点丧命,是通灵玉救了他们。

当然,宝钗没有上帝视角,不知道马道婆施法的事,但她知道两个疯癫僧道前来医治之事。当时,贾政问他们是不是有符水,僧道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家现放着希世奇珍,如何倒还问我们要符水?”

让我们倒回到第十五回,北静王细看这块通灵玉时,也看到了刻在上面的那三句话,而且问了一句:“果灵验否?”

贾政回答:“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

那个时候,包括贾政在内,估计都对它的通灵半信半疑。但经历了救阿凤宝玉两条命之后,等于就是试过了,确实灵验。

僧道拿通灵玉救人时,说到玉被污染失灵,”粉渍脂痕污宝光“。经过他们持颂,特别交代:“此物已灵,不可亵渎。”

“不可亵渎”包括不能再让它受污染,所以非常必要用个东西装起来,起到保护作用。

注意,宝钗说到配色时,还说了一句,“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

对于装饰,宝钗一向追求低调,怎么在这里却强调要起眼呢?

这个起眼,我们可理解为正大光明,就像看到太阳一样,无法忽视,它的作用是让邪祟自动让道,不敢来侵扰。

所以,宝钗建议给通灵玉打络子,与金玉良缘无关,完全是出于对宝玉的考虑,希望宝玉平安健康,别再来一次上回那样差点丢了命的怪事发生。

这就是顺应天意,老天赋予的吉祥物,是用来保平安的,那就该好好珍惜,否则就是亵渎神灵,导致灾祸发生。

这才是山中高士考虑问题的高度,而不是像黛玉那样只想着自己的小情小爱。

0 阅读:2

浮生漫读人生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