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坚持早期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
世界肝炎日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肝炎防治的关注,呼吁全社会采取积极行动,促进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等综合措施的实施,以及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努力消除肝炎的危害。
图源网络,侵删
然而肝炎早期临床症状让人难以察觉,且比较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要想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首先要对肝炎有全面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小心肝”!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总称。肝炎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酒精性、代谢性、药物性肝炎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大多是指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分类
病毒性肝炎根据感染的病毒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
图源网络,侵删
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通常是急性的,预后良好。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可能会演变成为肝硬化,甚至最终发展成为肝癌。只有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才可能患上丁型病毒性肝炎。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急性期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研究病例分析出现黄疸;慢性感染者可症状轻微甚至可以无任何临床主要症状。
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其传播途径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粪-口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等。
1、粪-口途径:一般甲肝、戊肝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是经过被粪便污染的水、食物、玩具等传播,传染源常为感染者和隐形感染者,易感人群多为儿童和青年。
2、血液传播:可见于乙肝、丙肝、丁肝,通过血液传播,一般包括输血、血液透析、吸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共用牙刷等传播。其中丁肝不能单独感染致病,必须在乙肝病毒的辅助下才能致病。
3、母婴传播:乙肝、丙肝可以通过母亲怀孕时传染给孩子,但是可通过临床上进行抗病毒治疗,将病毒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阻断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4、性传播:主要见于乙肝和丙肝,如果性伴侣患有乙肝或是丙肝,当在性生活过程中出现黏膜破损时,可能会导致肝炎的传播。因此建议固定性伴侣,注重性生活的健康。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肝炎?
1、注意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纤维素,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功能。
2、加强个人卫生管理,避免通过口粪传播,避免通过血液制品传播。
3、接种病毒疫苗,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4、切断传染源,尤其是生物因素引起的肝炎,如甲肝、乙肝、丙肝,一定要注意隔离。切断传染源后,还能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防止肝炎的发生。
注:本文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做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作者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