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最美“中国红”闪耀国际赛场

朱灵评科技 2024-09-04 05:13:22

“拿奖牌,升国旗!”在第四届世界军校学员运动会上,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场的每一位中国军校学员心中都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

8金2银5铜!为期6天的比赛中,28名国防科技大学军人学员在14个项目中斩获15块奖牌,金牌榜和奖牌榜均位居我军参赛院校首位,为国家、军队和学校争得了荣誉。

赛场上,他们奋勇拼搏,以一个又一个突破、一次又一次超越,让一抹抹最美“中国红”在委内瑞拉闪耀。在争金夺银的同时,他们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志气、锐气和底气,看到了新一代中国军校学员的过硬实力和昂扬风采。

志气:要把金牌留在中国

“44分12秒!”委内瑞拉塔松国家森林公园,女子定向越野比赛终点现场,观众沸腾了!

来自学校研究生院的博士学员冷润雪一马当先,“冲”破欧美国家在这个项目上的长期领先优势,夺得了第四届定向越野项目的首枚金牌。

其实,在比赛的前半程,冷润雪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按照规则,参赛队员要依据刚发到手中的地图,依次跑过并打卡隐藏在不同地方的13个点,这段路程实际奔跑距离将近6公里。

为了省时间,出发时冷润雪没有用指北针精确标北,结果迟滞了行动。“6分30秒,”她仍未找到第一个打卡点。

“速度虽重要,准确才是取胜的关键。”她拿起地图,仔细确认自己的位置,终于,黄白色的点标旗出现在山谷的草丛中。“7分33秒打卡第1个点”,这是她训练时鲜有的不良战绩。

“认输?不是我的性格。”冷润雪的脚步不断提速。“必须搏一把!”研判过后,冷润雪放弃地图上标识出的好走的土路,选择走等高线这种效益和风险并存的方式实现对对手的接连超越。长距离攀越让她的体力逐渐透支。“跑下去!”这位大山里“跑出”的女博士深吸一口气,跑过赛场一个又一个点。最后一个打卡点终于出现,队友的呼喊渐渐清晰,冷润雪向着第一名全力奔去。

人人拼命向前冲,是学校参赛人员的鲜明特色。

“第四名!”由于第一个点的失误,欧阳仪没能拿到定向越野个人赛的奖牌,但个人赛的经验被她总结下来良好运用在接力赛中。

作为第一棒,欧阳仪生怕自己再次出现失误,拖了大家后腿。她手脚并用,灵活穿梭于林间小道,鼓足劲往前奔跑。当把接力棒交给第二名队员时,其他队都还在等待,欧阳仪心中的大石头落了地。

“一个小时零一分钟!整整比第二名快了十四分钟。”当中国队最后一名成员奔向终点时,欧阳仪激动地跳了起来。

当王奕涵把腮部靠上枪托时,世界仿佛安静了下来。据枪、瞄准、击发,25发子弹很快就打完了,这时王奕涵的环数和来自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的“狙击枪王”白莎暂时并列第一,最后五发格外关键。

“砰!”——最后一发子弹出膛,王奕涵起身看向300米外的环形靶。“34环!总分202环!王奕涵冠军!”射击项目,王奕涵一人便射落了女子300米步枪速射个人、团体和女子300米步枪团体三枚金牌。她在赛后总结中写道,“要确保无失误,每一发都要竭尽全力”。

“砰!”,女子5000米项目鸣枪开跑。

“一定要把金牌留在中国!”廖佳慧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长跑项目,谁都不愿意领跑,因为会过多消耗体力,但廖佳慧同队友李泽慧先后交替领跑,完全不给国外选手机会。最后两圈,廖佳慧根据呼吸判断对手状态提前冲刺,在场外呼喊的“升国旗、奏国歌”中冲向终点,夺得田径队唯一一枚金牌。队友李泽慧也凭借努力拿下铜牌。

锐气:登顶没有捷径可走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赛场上,“为国家荣誉而战”的誓言掷地有声,而荣誉的背后,是汗水与泪水的交织,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

“砰砰砰——”一声声枪响清脆有力,穿透空旷的射击场。备赛射击项目的两个半月,持续地扣动扳机在李禹竺的右手留下厚厚的痕迹,手臂也渐渐粗壮起来。但看着射击成绩越来越稳定,她十分欣慰。

李禹竺至今还记得那一刻——

当她刚刚艰难通过层层考核,到达国家队时,却发现身边多的是专业的射击手、世界冠军和更有经验的提干学员。而她却只是一个刚接触手枪三个多月的“小白”。

“为国争光,我就只能拼命向前追赶。如果我甘心当第二、第三,那我永远不会成为第一。必须更加努力地沉淀技术,感受动作,克服恐惧。”在日复一日的射击练习里,命运的枪悄悄上膛。调整、据枪、射击……在经历了女子25米手枪速射团体赛、女子25米手枪团体赛和个人赛之后,李禹竺如愿获得一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深夜的跑道上,错落有致的脚步声依旧响亮。星光下,依稀能看到一个个逐梦的身影正奔跑着,那是田径项目的参赛队员杨笛和袁清睿。

“既然选择了这项运动,那就要在一条道上‘跑到黑’。”初中便喜欢田径赛事,在校期间参与两届校运会拿到6个金牌的杨笛,正努力给自己加练。

今年五月份,杨笛曾代表学校参加2024年中国大学生田径项群赛。然而,决赛时,腰痛开始发作,使不上力,他遗憾拿到第四名。比赛失利后,杨笛暗暗定下目标“待我下一次卷土重来。”

然而,集训的两个月中,杨笛有一个半月时间都在经历伤病反复,心态也随之不断浮沉,成绩很久都没有突破。

“为国家荣誉而战,绝不能放弃。”他始终咬牙坚持,速度提不上去,就加强针对训练。备赛,是一个每天都在向前奔跑、每天都在成长进步的过程。在一次次发起冲击中,杨笛完成了自我的超越与蜕变,不仅拿下男子4*100米团体赛银牌,还与队友袁清睿一起在男女混合4*400米接力赛中获得铜牌。

在委内瑞拉赛场的蔚蓝苍穹下,袁清睿矗立于男女混合4*400米接力赛领奖台,凝视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心中涌动的自豪之情难以言表。“训练的艰辛与枯燥,在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都化作了过往云烟。”这句话,是袁清睿心中最真实的感慨。

早在两个月前,当得知自己将作为代表征战国际赛场时,袁清睿便毫不犹豫地响应号召,奔赴北京集训基地。但是,从未有过的高强度训练,让袁清睿逐渐变得吃力,一段时间里成绩更是不增反降。

“很担心会被淘汰。”不服输的性格和老师队友的悉心鼓励给予他坚持的动力。从晨曦微露到夜幕低垂,日复一日,他不断挑战身体与意志的极限。在跑道上飞驰的速度越来越快,终于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底气:共同书写胜利篇章

比赛的精彩不止于胜负,体育的魅力不止于赛场。“在紧张的备赛和比赛期间,是祖国的强大和学校的支持,给了我一往无前的底气。”备战世界军校学员运动会期间,正赶上冷润雪博士论文开题。

“孩子,你的梦想和追求,我永远支持。开题时间按照你的安排来,不能让任何外部因素影响了你的步伐。”导师支持的话语,打消了冷润雪的顾虑。

每当夜深人静,冷润雪都会点亮桌前的台灯,一字一句地撰写开题报告。虽然每天都训练和复盘到晚上十点以后,但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并未因疲惫而减退。

“别担心,会务资料和后续材料的整理,交给我们吧。”师兄、室友们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冷润雪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与温暖,也让她可以心无旁骛地去“战斗”。

另一边,排球代表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5月28日,由学校牵头组训的排球队,在合肥校区电子对抗学院正式开始训练。

班子组建好了,教员和队员们心里却没底。

备战周期仅剩55天,时间紧、任务重,所有队员都是排球小白,无论是技术能力、球场意识,还是身体素质、比赛经验,都没有任何基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手把手教。

“传统的、常规的、按部就班的训练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须找到一条快速高效的成长路径。”很快,学院按照“专业组训、分步施训、身心同训”的思路,搭建专业团队,明确项目负责人,邀请经验丰富、要求严格的教练员组建教练组,同时安排专人分工负责场地联络、医疗保障、交通通勤、饮食住宿等事项,高效协调,全线发力。

排球训练开始走上正轨。

不少队员用“魔鬼训练”来形容那55天。“每天早上7点20出发技术训练,中午在场地加练,吃完盒饭在体育馆凳子上躺一会,下午继续训练,吃完晚饭再进行力量训练。”

盛夏的球场,24名队员们一次又一次反复进行着发球垫球、贴地救球练习。他们不断和自己较劲,和时间赛跑,双手手腕被排球砸出淤血,一次次倒地磕得身上淤青……在一天四练的高强度集训下,男队成员潘一帆甚至一周便瘦了14斤。

慢慢地,队员们的对墙垫球可以从30个裂变成1000个,调整球从满场乱飞变成了半到位以上,扣球从“猩猩点灯”变成了自然默契的肌肉记忆,发球从下手又下网变成了上手有威力,拦网也从“面条侠”变成了有力的防守手段……从菜鸟模式到一路过关斩将,短短五十几天,便拉起了一支能够去比赛的队伍。

“像一名军人一样战斗!” “把中国军人的血性打出来!”站在国际赛场上,面对实力强劲的奥运二线运动员、专业选手,上阵的球员们个个全力以赴,咬紧牙关为每一个球争取到最后一秒。经过激烈鏖战,男队和女队分获一枚铜牌。

55天,虽然没有创造逆风翻盘的奇迹,但站在场上与强队针锋对垒的勇气和坚持到最后一秒的意志力,足以深刻诠释出军人敢打敢拼的血性胆气。

“希望两年后的第五届世界军校学员运动会,我能再次代表中国排球队,在赛场上书写属于我们的胜利篇章。”女排队员文钰祯憧憬道。

记者 | 许鑫 夏雨萱通讯员 | 吴涛 左林涛 赵广原 李春 文钰祯 黎贝宁 包广卓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编辑 | 许鑫

0 阅读:10

朱灵评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