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新能源行业迎多方位调整,政企合作与联合创新中如何共赢?

科技总是有心情 2024-11-17 04:35:00

摘要:14日上午,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雄韬股份董事长张华农、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长虹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王胜兵 、欣旺达公共关系总经理马甜等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家代表受邀参加本次峰会的头脑风暴A互动环节,就“优营商广聚链?政企合作与联合创新中如何共赢?”话题展开讨论。

ABEC 2024 | 第11届中国(广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现场

电池“达沃斯”-电池网11月14日讯(陈语 张倩 广州南沙 图文直播)11月13日-16日,全球电池新能源行业盛会——ABEC 2024 | 第11届中国(广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达沃斯”(ABEC)组委会主办,电池网、海融网、我爱电车网、能源财经网、电池百人会联合主办,来自全球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界500+嘉宾出席盛会,围绕“顺势周期 破局向新——大时代下电池新能源产业的中国力量”这一年度主题,在交流与分享中,掀起头脑风暴,点亮思维,实现价值对话与精准对接。

14日上午,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农、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胜兵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经理马甜等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家代表受邀参加本次峰会的头脑风暴A互动环节,就“优营商广聚链?政企合作与联合创新中如何共赢?”话题展开讨论。本场互动由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冠名支持,电池网节选了部分互动嘉宾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

主持人(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近年来,伴随着电池新能源行业的周期调整,去库存、降成本、调结构、缓扩张已经成为产业链企业共同的选择。政策层面不断释放信号,明确引导电池新能源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为规范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已经开始出手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等各项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在产能、消费、政策多方位调整下,企业投资布局如何选择目的地?政企合作与联合创新中如何实现共赢?针对以上问题,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几位拥有独到见解的嘉宾代表一起交流分享。

首先请多氟多李世江董事长分享一下这几年在本地、外地和出海跟地方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或者在产业政策地方给予扶持的政策中,有没有一些困惑或经验?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

李世江:有困惑,困惑还很大。业内都说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没有办法。为什么有这个困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卷是因为创新不够,还要靠创新布局。另一方面,今天我们来到广东南沙,实际上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是企业和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联合体的竞争。再往深里讲,中华民族的崛起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这时候不要小家子气,不能总想个人的事。我们就要联起手来。刚才主持人也讲了,中央层面出台了很多政策目的是搞个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就是要打破封锁。这个时候,创新是导向,这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经常讲“创新是灵魂”,真的是灵魂吗?你当成灵魂了吗?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通过大家的创新,包括在座各位的协同创新,才能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光创新也不行,企业一定要靠产学研政方方面面,需要靠联合体,还需要靠电池“达沃斯”,靠电池百人会,共同汇聚大家的力量,这也是电池“达沃斯”的目的。面对比较困难的局面,我们都是难兄难弟。我们别无出路,只有依靠创新,才能走出中国之路,让中国挺起脊梁。

于清教:李总是站在全行业的角度,感谢李总的分享。接下来有请雄韬股份的张董事长谈谈他的看法。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农

张华农:政府和企业之间,中国已走出了一条非常明晰的路。最早是靠税收吸引投资、吸引企业家,接着是土地,给你一块地,你能拉多少投资来,能贡献多少GDP税收。接下来是明补时代,除了税收还给予贴息贷款、无息贷款等。这一步一步走下来,雄韬股份取得了很多发展机会,但也有一些失败的地方。我们到北方去享受土地、税收等优惠,明补时代,这些我们都用上了,但是换一届政府就不认了,很多东西都沉在那了。但总的来说,雄韬股份的发展跟政府之间还是良性互动的,比如在深圳的大鹏新区,我们是大鹏新区第一家上市企业,是它培育起来的,我们也是该区纳税数一数二的大户。大鹏新区的扶贫、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等相关工作,雄韬股份一直是第一负责人。我们在湖北京山投资,也是纳税第一大户。我们跟政府的路线,还是受深圳市政策影响比较多,深圳市一直有一条民营企业的规矩,“找市场不找市长”,还是市场优先。前几年地方政府有点过于主导,这几年通过化债,未来可能避免这些,会给政府带来另外的思考,比如对资源的重整和利用,包括企业的资源,也包括天然的资源,比如有矿产资源、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如何去整合?国际现在的整合就是“小院高墙”,未来政府有可能变成区域性的小联盟,怎么样利用资源、市场让企业未来更好更快去发展。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于清教:谢谢张总。下面有请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吴辉院长,吴院长也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这十年来规划了全国上百个园区、十几个省、几十个市的长远规划和园区规划,我们对政府的需求和企业家的企业了解更多一些。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

吴辉:从毕业到现在,我曾跟很多政府打过交道。毕业之后的前十年,我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主要工作是给部里做政策研究,给地方做政府的规划。站在这个角度来讲,中国企业是离不开政府的,我们有一个政治经济学,为什么把政治放在前面?所有经济行为是在政策体系下,比如针对美国的政策,需要政府去跟美国博弈,争取比较好的海外营商环境。在中国做企业,肯定是要研究政府、研究政策的。

从新能源行业来讲,产能结构性过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张总讲到的,地方政府给优惠、给土地、给资金,给了很多资源。这样的结果是整个产业盲目扩张,到了最后吃亏的还是企业。目前来看,过去几年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了“烂尾”效应特别多,地方的承诺最后企业没有拿到,对企业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站在企业的角度讲,我们选择在某个地方投资时,还是基于对真实市场需求的判断,而不是光听政府的优惠条件。曾经我们帮助企业到某个地方考察时,政府给了很多条件,固定资产投资的补贴、税收的优惠,包括给了很多银行的配资。有些企业也比较理性,它测算了一下,当地的财政收入是没有办法支撑这个承诺的,最后就没有选择这个地方。所以站在企业的角度,还是需要基于市场需求去做投资。

站在政府的角度,前几年每年会做十几到二十个地方政府招商规划的课题,但是今年就少了很多。很多地方政府也是这样,前几年新能源快速增长,有条件的发展新能源,没有条件的也要发展新能源。我们统计,过去几年,中国很多园区、省市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但是今年随着行业投资的减缓,地方政府又在寻找下一个热点,比如低空经济、智能AI等,很多地方政府是在不断追逐热点,但也有不少地方政府能够沉下心来,不会因为某个产业的一时兴衰而放弃这个产业的跟踪。所以企业选择投资时,也要考虑当地政府的专业水平,这也是一个双向的选择过程。尤其现在行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如果地方政府还在想办法怎么发展这个产业,怎么优化这个产业的结构,那我觉得这个地方还是不错的。如果这个地方一看这个产业不行,马上转向下一个产业,那它可能就是一个追热点的地方政府。所以未来从政府的角度讲,对产业的研究能力,对企业的分析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看到很多地方政府在招商过程中,它的内卷程度比企业更卷,很多企业去投资时,在摆出的条件上谈优惠,造成了地方政府的恶性竞争。前几年中央也出台了地方政府不得以大规模优惠补贴诱导企业投资,但倘若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体制不改革的话,会通过各种方式变汤换药对企业进行补贴,这也是企业和政府应该看到的。

最终的发展,政府还是服务型的政府,企业还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做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于清教:吴院长讲的是切中了我们的要害。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很多城市比较有特色,比如我们到浙江调研,很多城市都在打造特色小镇,都把自己的专业发展得非常优秀。就像吴院长说的,一个地方能不能成为一个生态,能不能把产业链迅速配套齐全,这是企业家比较重视的。

产业链很重要,政府政策的引导也很重要。我进入行业十五年了,感觉新能源产业各种扶持政策与力度,是所有行业中最多的,没有之一,包括光伏、太阳能、锂电和新能源汽车。

作为国资企业代表,下面有请四川长虹的王总分享一下对这一话题的看法。

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胜兵

王胜兵:首先,锂电池中的锂特别活泼,技术要求较高,对于前几年中国锂电池的发展,有人说“乱象”比较多,具备条件的上,不具备条件的也上,导致国内市场就非常卷,并且从国内卷到国外,整个全球竞争都出现了问题。但在今年6月份国家出台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随着这个规范的发布实施,未来很多地方、很多企业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因为标准的实施,更严格的考核,很多企业可能都没法达到要求,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第二,锂电池行业已进入全球化竞争阶段。我们要做到全球化竞争,应该做的事情要从以前的自动化变成无人化、黑灯工厂,用数字化、用高科技跟全球竞争。大家知道,锂离子电池的发源在日本,发展在韩国,三星SDI、LGES、SK ON、松下的技术水平还是很高的,国内的企业应该团结起来,一起把技术水平和科技力量进一步提升,共同面对欧美等海外市场,打一场保卫战,打一场竞争战,这是中国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我相信,随着国家监管越来越严,有些不具备条件的地方,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是很难活下去的,产业规范也是好事情,需要一个过程,当然这个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我们的企业要去应对这个艰难。

于清教:谢谢王总的分享。西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整个产业链的第三级,第一级是珠三角,第二级是长三角,第三级就是西南地区。接下来有请最后一位嘉宾——来自欣旺达的马甜女士。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经理马甜

马甜:欣旺达成立于1997年,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2022年登陆瑞交所。2023年营收是47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营收是382亿,同比增长11.54%。整体来看,增速还是不错的。作为制造型企业,欣旺达在研发投入这块非常注重,近五年来研发投入超过110亿元,其中去年研发投入是27亿元,今年预计超过30亿。

回到刚才聊的话题,我国的城市是分等级的,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31个省会城市,293个地级市和厅级市,还有众多的县级、乡镇街道。按照人大出的2017-2022年的一个报告,对中国各个城市政商环境做了一个评比,其中北上广深这五年来平均值都是位列前茅的。这个也说明一个问题,营商环境也是跟城市经济发展程度、所具有的资源和城市化程度是呈正相关的。深圳可能更明显一些,截至2024年9月,深圳市的商事主体数量已达到434.2万户,每年在深圳驻地招商的全国各地人员有10万以上,每天在深圳都有几场招商会,相信广州也有这样的情况。可能每个地方不会想自己的地方特色是什么,而是一窝蜂地说要电子信息类的、智能制造的、光能的、储能的,大家会集中这些行业之中。但其实未来国家大的政策和发展方向,应该是鼓励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去发展,比如你这个城市农业比较好,就着重发力在这个点上,还是要因地制宜。前两天我跟山西运城市相关人员沟通了解到,运城是关公故里,旅游资源很好,且当地还有盐湖,让帮忙介绍一些企业,特别是高端的消费类企业。我觉得这个趋势是在慢慢变化,从大的一窝蜂地招商形式,慢慢变成专业化的,比如跟电池协会、行业协会去合作,进行专项招商引资,这是一个未来的方向。

于清教:谢谢马总,时间关系就不进一步展开了。总结一下,过去十年来,我们与政府打交道,与企业家选择目的地打交道,一些共性的东西。

实际上,这十几年来,我们与全国近十个省、几十个城市在合作或有过合作,归纳起来目前企业投资扩产,选择投资目的地,主要考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绿电。二是资源要素,包括矿产等原材料。三是惠企政策,这里面包括土地、财政、税收、设备代购、厂房代建等各类扶持举措。四是产业环境,包括产业生态链集群、配套产业资本等等。五是营商环境,包括政务、市场、法治、人文、金融、基础设施等。

随着商务部发布不正当竞争法的限制,最近我们跟很多地方政府沟通的情况,他们现在也比较尴尬,招商引资,招还是不招?地方政府考核公务员的指标没有变,下一步还有什么绝招?他们也有困惑。同时,电池新能源产业经过多年的高歌猛进,目前已进入调整期,产业链企业也根据市场情况做了相应调整,甚至断尾求生。在这个振荡徘徊的过程中,下一步的扩张和地方政府的招商以及创新怎么去做,是每个企业家及各地政府面临的同等大事。

政策方面,地方招商引资关注的焦点则是增加税收,解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升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实际每个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博弈,政策的变化对企业下一步投资策略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以上观点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0 阅读:0

科技总是有心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