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国军德械师背后的中德合作

海绵宝宝谈人物 2024-03-04 12:56:53

前言

1913年10月德意志帝国正式和中华民国建立外交关系。一战结束后,新生的魏玛共和国奉行对华友好政策。1933年到1941年间,纳粹德国和国民政府保持双边关系。国民政府寻求德国军事和经济支持,以此巩固对各派系军阀的控制,并抵抗日本的侵略;而德国则需要中国提供钨和锑等战略物资。1930年代中期,成千上万的国军士兵接受了德国军官的训练,同时德国也开始对华经济投资。然而德国方面开始调整东亚政策,转向和日本结盟,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8年里宾特洛甫担任德国外交部长后,德国终止了对华援助。1941年7月德国断绝了和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转而承认的日本扶植的汪伪政权。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正式对轴心国宣战。

1920年代

一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军队被限制在十万人以内,而军工业也受到严格限制。为了突破合约的限制,德国军工业和外国企业合作,将人员和技术转移到国外进行研发和生产,再以中介国名义进行销售。同时德国积极和新生国家比如苏联和阿根廷合作,共同进行军事研发和生产工作。这个阶段中国巨大市场也吸引了德国军工企业的目光,他们开始寻求和中国重新建立贸易关系。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局面。1924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广州国民政府计划发动北伐,打败军阀,统一全国。1926年曾经留学德国的朱家骅邀请德国总参谋部军官马克斯·鲍尔(Max Bauer)上校来华考察投资可能性。1927年鲍尔抵达广州,并被聘为蒋介石的顾问。鲍尔随后招募了46名德国军官为国民革命军提供建议和训练,同时帮忙制定了北伐战略。1928年鲍尔回到德国,为中国拉投资,并为蒋介石招募一些长期顾问。

马克斯·鲍尔

不过因为当时中国政局不稳,而且鲍尔因为参加了1920年旨在推翻魏玛政府的卡普政变而名誉受损,所以许多德国企业犹豫不决。此时德国仍受到条约的限制,无法进行直接的军事投资。之后鲍尔重新回到中国,因为感染天花病逝,葬于上海。

1930年代

1933年1月30日纳粹党掌权后,改变了魏玛政府矛盾的对华政策,当时外交部长康斯坦丁·冯·纽赖特坚信德国应该和中国保持良好外交关系,而且他并不信任日本。希特勒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整德国军备,当时德国需要中国出产的钨和锑等战略物资;而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也意识到军事和工业现代化重要性,这时也需要德国的投资。

1933年中国代表团参观容克斯飞机

1933年5月前德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抵达上海,担任国民政府顾问。他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备忘录,概述了对中国工业化和军事化的建议。他建议建立一支规模小,机动强,装备精良的精兵,以取代规模大但训练不足的军队。塞克特还主张这支军队是统治的基础,军队的战斗力是建立在优秀军官的素质之上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塞克特建议参照德国模式建立一支教导总队,教导总队的人员进行严格挑选和专业训练,然后再由这些人员训练其他部队。

1934到1935年希特勒青年团和少女团成员在中国

1934年1月为了统一在华工业投资,德国成立了工业产品商贸公司(Handelsgesellschaft für Industrielle Produkte),以私企名义将资金,技术与生产设备转移到中国。1936年中德共同签署三年工业计划,短期目标建立一个工业基地抗衡日本,长期目标在湖北,湖南和江西建立一个工业中心。三年计划的基础组成部门包括,对钨和锑等垄断业务,在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地建立17座包括钢铁,煤矿,机械,电气等重工业工厂和发电厂。在鼎盛时期,德国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7%,中国是德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中国代表团在德国视察

军事现代化

1935年3月塞克特回国后,由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继任蒋介石的军事顾问。塞克特原本计划按照德国国防军模式,将国军削减为60个经过德式训练的精锐师。但因为军队派系众多,削减问题悬而未决。法肯豪森认为中国军工业刚刚起步,缺乏装甲和重炮部队,所以他建议建立一支轻装备高机动的部队,类似于一战德国的突击部队。到1930年代中期,约有8万名中国士兵接受了德式训练,少数中国飞行员接受了德国空军的空战训练。

据塞克特称中国军队的八成武器装备低于标准,并不适应现代战争。所以德国的军事援助除了人员训练外,还增加了对中国军工厂的升级改造。在德国技术援助下,湖北汉阳兵工厂在1935年初生产了仿造毛瑟步枪的98型中正式步枪;南京兵工厂生产马克沁机枪;河南巩县兵工厂生产德国设计的迫击炮。原本计划建立一个毒气工厂和防毒面具厂,不过该计划最终放弃。

蒋纬国在德国军校留学期间

1938年5月在湖南的几个兵工厂可以生产20,37和75毫米火炮弹药。1936年在南京设立光学设备工厂,生产步枪瞄准镜和双筒望远镜。德国还帮助中国建立一些军事研究所,包括枪支和武器办公室和I.G.法本公司指导下的理化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由留德归来的中国工程师领导。

佩戴M35钢盔的士兵在操作Pak36反坦克炮

在自主生产的情况下,中国还向德国采购大量军火。1935到1936年中国共订购了 315000顶钢盔,大量步枪子弹和防空炮。还少量进口了容克,亨克尔和梅塞施密特飞机,其中一些是在中国进行组装;克虏伯和莱茵金属的榴弹炮和反坦克炮;一些装甲车和坦克,比如一号坦克。

M35钢盔

中国采购的亨克尔公司的HE111A飞机

中德关系结束

1939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德国原本计划保持中立,既不想得罪盟友日本,也不想放弃中国的投资和订单。此外德国还计划调解中日双方,来实现和平停战。但在1937年12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德国的调解计划也被迫放弃了。至此德国开始全面转向日本,新任的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采取亲日政策。1938年初德国承认伪满洲国,4月德国停止向中国运送武器装备,5月在日本的压力下,国民政府的所有德国顾问都被召回德国。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在柏林正式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1941年7月德国正式承认汪伪政权。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国民政府在1941年12月9日正式对轴心国宣战、作为报复,盖世太保对在德华裔进行大规模逮捕和迫害。

汪精卫和德国大使海因里希·格奥尔格·斯塔默

资料来源:德文维基百科

全文完

2 阅读: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