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告诉斯大林芬兰没那么好打的苏联将军,后来怎么样了?

小龙评历史 2023-02-22 10:10:01

1939年10月,在数次谈判无果后,斯大林决定以武力解决与芬兰的边境问题。

无论是从国力还是军力上,苏联都远超芬兰,所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苏军根本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解决芬兰,但是苏军总参谋部沙波什尼科夫将军为斯大林制定的作战计划却与想象中的并不一致。

按照这一计划,要完成对芬兰的军事行动的目标,苏军需要出动45个师及大量坦克、重炮和战机,如此规模的苏军要耗时数个月才能有效瓦解芬军抵抗,迫使其答应苏联提出的条件,而这些还是建立在西方主要国家不向芬兰提供大规模援助的情况下。

对于沙波什尼科夫将军拟定的这份作战计划,斯大林十分不屑,他认为苏军根本就不用花费那样大的力气,耗时那么长时间就能彻底击溃芬军,他的观点也被苏联高层中的大部分赞同。

但是,真实的情况却如沙波什尼科夫将军所料,苏军第一阶段进攻出动的45万大军却在芬兰连吃败仗,最后增兵至60万后才勉强战胜芬军。

苏芬战争结果为何让人大跌眼镜?沙波什尼科夫将军为何从一开始就认为芬军没那么好打?而这位在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高层都陷入盲目乐观的时候依旧保持清醒头脑的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又会迎来怎样的结局?

战云密布

苏芬战争的背景要从芬兰独立说起,1917年,俄国先后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沙皇统治被推翻,俄罗斯帝国灭亡。

作为原沙俄属国的芬兰宣布独立,当时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权正面临内忧外患,所以只得同意芬兰独立。

但另一方面,苏俄也暗中支持了芬兰境内的红色政权,只是该政权在后来的芬兰内战中被白色政权击败,苏芬两国的梁子自此结下。

芬兰政权稳定后开始与苏联商定边界线划分问题,这次边境划分多少有些不明不白,划分的结果是双方都不满意,只是双方都出于更大的利益出发而不去破坏这个两方都不喜欢的边境线。

纳粹德国崛起后,斯大林意识到苏联在未来可能巨大的军事威胁,关键是此时的苏联并不知英法的态度,所以不能排除英法德三国一共进攻苏联的情况。

基于这样的认知,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边境地区建立战略缓冲地带,以保证在其他国家对苏联大规模进攻开始前,苏联能有一定的反应时间。

为此,苏联在德国闪击波兰时一同出兵占领波兰西部,又强迫波罗的海三国与其签署了军事同盟协议,而为了防止敌人从西北部向其发动攻击,苏联就必须与那个关系不太和睦的邻居芬兰谈上一谈了。

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距离苏芬边界只有30余公里,处于远程火炮的射程之内,为保证列宁格勒的安全,苏联方面提出,芬兰将苏芬边界卡累利阿地区领土割让给苏联,苏联租借汉科半岛30年,作为回报,苏联将奥涅加湖附近两倍于芬兰割让领土的土地交给芬兰。

芬兰方面不接受苏联提出的这个领土交换方案,双方多次谈判无果,斯大林认为纳粹德国的威胁已经近在眼前,必须采取果断的军事行动达成既定目标。

狂热

此时的苏军已经完成了扩编和军事工业化,军队总人数近500万,坦克、重型火炮等武器大量装备在苏军中,苏联空军同样实力不俗,在刚刚结束的诺门坎战役中,初步完成机械化的苏军成功击败了凶悍著称的日军。

而反观对手芬兰,其实力与苏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当时,芬兰的总人口不过450万,军队规模在未动员前只有3.2万人,经过扩军后,也只有12.7万,即便进行全国总动员,潜在动员人员也仅有30余万,芬兰总人口没有苏联军队人数多,军队人数更是不及苏联零头。

且当时芬兰并不具备生产重型武器的功能,芬军仅有反坦克炮100余门,坦克200余辆,且都是一战时的老旧坦克,飞机90余架,且这些重武器的弹药仅够维持2个多月,或许芬军唯一能够与苏军对等的就是轻武器,双方步兵的基础武器都是莫西纳干步枪。

如此悬殊的实力差距以及在诺门坎的胜利让苏军将领大多陷入一种狂热的乐观主义之中,用赫鲁晓夫的话说就是:只要我们稍微把嗓门放高一些,芬兰就会投降,如果再不行,我们朝天放一枪,芬兰就会举手投降。

苏军高层这种集体的轻敌态度,也就注定了沙波什尼科夫将军为斯大林拟定的出动45个师,经过数个月的艰苦战斗才能打败芬军的作战方案会被斯大林嘲笑。

在斯大林的授意下,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梅列茨科夫重新拟定的作战方案,在新的作战方案中,苏军将出动4个集团军,总兵力约45万,同时配备有1000余辆坦克,和800余架战机,即便是梅列茨科夫拟定的新方案,苏军出动的武装力量也远超芬军,几乎所有的将领都认为苏军将在2个月内攻占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逼迫芬兰政府签订任何内容的停战协议,但战争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苏军即将为自己的傲慢付出惨重的代价。

寒冬血战

军事界有一句玩笑:冬天是俄罗斯的朋友,但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显然没有考虑这场苏芬战争,芬兰有四分之一领土在北极圈内,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国家之一,而苏军对芬军发起进攻也发生在冬季,但这场发生的战争却让苏联付出异常惨痛的代价。

苏联45万大军于1939年11月30日对芬兰发起猛攻,但是预期中的摧枯拉朽却没有出现,相反芬军通过顽强的抵抗重创苏联军队。

苏联军队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完全处于“梦游”状态,各兵种之间缺乏配合,各部队之间各自为战,战略物资没能得到充分协调,苏军下级军官和士兵只是在机械地执行命令,浑浑噩噩的苏军士兵常常沦为隐藏在雪地中的芬军狙击手的活靶子。

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苏军,竟然因为各部队间配合能力太差而有两个师被芬军合围消灭,而芬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竟然还能够对苏军发动反击。

第一阶段的糟糕表现令苏军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在休整过程中,苏军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将兵力增加至60万,同时配备了更多的飞机、坦克和重型火炮,再次对芬军发起了进攻。

这次苏军凭借绝对的力量优势突破芬军防线,并迫使芬兰政府签署了割让近十分之一领土的条约。

此战苏军虽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却付出了过于惨重的代价,这些代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苏军伤亡人数远大于芬军,苏联在战后公布的伤亡数据显示苏军仅仅阵亡就有12万之多,这个数据被普遍认为是保守估计,当初认为苏军将很快获胜的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表示:我们损失了100多万军队(当然,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数据存在夸张成分,因为苏军前后投入芬兰的军队也不到100万)。

第二,苏联对芬兰的军事行动让苏联的国际声誉受到极大打击,国际联盟直接将苏联踢出组织,美、英等国纷纷谴责苏联,美国还积极组织对芬兰的援助工作(虽然由于距离遥远,这些援助直到战争结束才有少量送达),颇为讽刺的是,在英美等国谴责甚至威胁军事芬兰的时候,唯一提苏联说话的确实纳粹德国,正是德国警告英法不要轻举妄动,才让瑞典阻止了大量英国准备运往芬兰的武器过境,英国准备向芬兰派出的援军也因为纳粹德国的警告而被阻止在瑞典。

第三,是苏芬战争让苏联多了一个死敌,并让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纳粹德国看到了苏联的软弱。

事实上,苏芬战争开始时,苏军打算直接扶持傀儡政府代替芬兰原政府,但由于力有不逮,苏联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与芬兰原政府签署了停战协议,苏联能够逼迫芬兰停战,但是却无力吞并整个芬兰,这让吞下了割让土地苦果的芬兰全国上上下下都充斥着一种对于苏联的巨大仇恨。

而苏芬战争中苏军的糟糕表现也让希特勒对于战胜苏联更有信心,用他的话说就是:苏联就像一栋四面漏风的破房子,踹上几脚就倒了。

而另一方面,希特勒最初拟定的侵略苏联的计划中,本没有芬兰的位置,但芬军在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却令希特勒刮目相看,最终对于侵略苏联跃跃欲试的纳粹德国与极端仇视苏联的芬兰走到了一起,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

冷静的人

苏芬战争的过程验证了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在战前关于战争过程的猜想,苏军确实需要至少60万军队,经过数月苦战,还在西方国家不大规模介入的情况下才取得胜利。

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可以说是在苏军整体陷入狂热的情况下,少有的冷静之人。

沙波什尼科夫自幼热爱军事,1901年(19岁)便开始从沙俄军队中服兵役,1903年毕业于莫斯科军事学校,后进入尼古拉总参军事学校,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指挥理论学习。

十月革命爆发后,沙波什尼科夫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担任高加索掷弹兵部队师长,同年加入苏共,后期转战乌克兰,并参与了对邓尼金部队的作战。

苏俄内战结束后,沙波什尼科夫将军曾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军区司令,1937年被斯大林任命为总参谋长。

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博学多才,为人低调,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帮助其免遭“大清洗”的波及。

沙波什尼科夫将军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战争经验,正是因为如此,在苏军充满盲目乐观情绪的情况下,他依旧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沙波什尼科夫将军认为芬兰不会像一些苏联军官想象的那样一触即溃,是因为在当时无论是苏联、芬兰两国的内部情况,还是芬兰的地理和天气情况都注定了苏联难以速胜芬兰。

芬兰虽小,但是整体国民的军事素质不低,且当时芬兰军方也早已认识到苏芬之间可能发生战争,为了防御来自苏联的威胁,芬兰方面用了十年时间修筑了专门针对苏联的曼纳海姆防线,且预感到战争威胁越来越大时,芬兰政府也积极开始扩军备战,事实上,苏联方面应该感到幸运,因为当时的芬兰政府只采取了一般的扩军备战方案,如果采用曼纳海姆将军提出的极限扩军备战方案,苏军在之后的战争中将承受更大的损失。

而苏联虽大,且已经初步完成了军事工业化,但是刚刚经历过“大清洗”的苏军队伍严重缺乏有经验的军官,由这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军官指挥的部队,难以实现有效配合也在情理之中。

而芬兰的自然环境又是多森林,多湖泊,不利于苏军引以为傲的装甲部队展开,芬兰冬天极为寒冷且常年积雪,这些都为苏联军队行军造成极大困难。

这些客观事实都注定了苏军难以速胜,只不过这些事实都被自信心爆棚的苏军高层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实事求是提出正确的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反而成为了异类。

老将暮年

1940年,沙波什尼科夫将军获得元帅军衔,这也算是斯大林对于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对于苏芬战争的正确认识的一种肯定。

事实上,斯大林一直十分认可沙波什尼科夫将军的专业水平,对于沙波什尼科夫将军个人也十分尊敬,但两人性格上的巨大差异,又注定了沙波什尼科夫将军的建议,即便是正确是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就获得斯大林的认可。

沙波什尼科夫将军性格谨慎,不喜欢冒险,而斯大林却是个“冒险高手”,这导致了二人经常意见相左。

苏德战争爆发前,斯大林与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又关于德军的主攻方向产生了分歧,斯大林认为德军会以西南部乌克兰地区为主攻方向,而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将军则认为德军会重点进攻斯摩棱斯克方向,得手后直扑莫斯科。

这次二人都猜对了一半,纳粹德国的胃口格外的大,直接出动南、中、北三路大军,准备一击拿下基辅、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全部苏联主要城市,只是被斯大林寄予厚望的乌克兰方向苏军由于准备不充分在战争一开始就损失惨重,基辅也被占领,而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关注的斯摩棱斯克方向虽然在激烈抵抗后也被德军攻占,但却为苏联争取了宝贵时间,为苏军调集重兵防守莫斯科赢得了宝贵时间。

莫斯科战役胜利后,斯大林和沙波什尼科夫将军的观点又出现了分歧,斯大林认为应该立刻对德军展开反击,而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则认为此时德军仍占有优势,贸然反击可能增加损失,最后的结果仍与沙波什尼科夫将军的观点大体相符,好在这些战场上的波折并未影响战争的最后结果。

德军开始大举进攻后,在总参谋部任职多年的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再次前往各战区直接参与指挥任务,与铁木辛哥元帅和朱可夫元帅都合作过。

1942年,沙波什尼科夫将军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担任总参谋长这一要职,遂推荐其弟子华西列夫斯基接任这一职务,华西列夫斯基的工作能力也获得了斯大林的充分认可,斯大林逢人便说:华西列夫斯基是沙波什尼科夫培养的人,工作能力相当突出。

沙波什尼科夫是在特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苏联将军,他的军事素养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他身上的争议来自性格上,沙波什尼科夫性格过于温和,即便发现斯大林的决策错误,也不会与其据理力争,但是,如果充分考虑当时苏联刚刚经历过的剧烈动荡,或许就不会对于沙波什尼科夫将军的不敢力争有太多苛责,因为如果沙波什尼科夫每次都选择力争,他可能连提出建议的机会都没有了。

1945年3月26日,沙波什尼科夫将军病逝,没能看见自己的国家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的著作《军队大脑》在他逝世后依旧对苏联的军队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

战争是最为暴烈的一种人类活动,在各种剧烈情绪的作用下,人很容易凭借感性来做出不冷静判断,但对于军事指挥官来说,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冷静的头脑就越重要,中国古人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者可拜上将军,沙波什尼科夫将军正是这样的人。

参考文献:

[1]梁占军.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与英国的反应[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90-95.

[2]杜辉,王润彬,袁也.试析苏芬战争及其历史影响[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01):49-51+67.

28 阅读:9003
评论列表
  • 2023-03-06 15:09

    二战时期,斯大林的愚昧无知让几百万苏联士兵被俘或被杀。

    拒绝者 回复:
    死几百万士兵对世界是贡献,饿死几百万平民才是愚昧无知。
    赤翼翔天 回复:
    人无完人,红军最后还是攻克了柏林,前期的战败,客观因素也很重要,斯大林坚持抵抗的钢铁意志是苏军胜利的保障
  • 2023-03-02 14:45

    浪费啊,抄这么多,完全可以写两篇了。一篇叫苏芬战争,另一篇叫老将怎么了。其实我只想看你的最后一段。

  • 2023-03-04 19:31

    政治家对军事其实都是一知半解,就看他能不能纠正错误,重新启用能人。

  • 2023-03-04 02:53

    田丰之死

    炸鹅爽歪歪168 回复:
    胜了不死,败了死!猜对死得快[点赞]
  • 玄铁 14
    2023-03-31 00:38

    俄国人战力永远是个渣,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

    最菜的熊 回复:
    日本鬼子自己拍的所有日俄战争都是死伤惨重靠补给优势和用人头换取的胜利,你一个什么身份的人在这美化?
    最菜的熊 回复:
    这个垃圾民族将中世纪全部欧陆霸主打跪了,瑞典,波立,奥地利,奥斯曼,拿破仑帝国,你的脸在哪里呢。为啥这些霸主被沙俄吃掉的地一辈子抢不回来[呲牙笑]
  • 苏联肃反就把军队战力整没了,所以苏德开战早期苏军跟炮灰一样。牛逼的是死伤那么大居然刚到底了!

    赤翼翔天 回复:
    早期苏军应该是比较精锐的,但后面居然也越打越厉害,这个真是不容易
    雁南负寒露叶落送秋霞 回复:
    嗯,这个就没法比了,虽然苏联那时候打仗渣但起码支援大都用在打仗上了,换成民国,考虑下蒋夫人[吃瓜]
  • 2023-03-03 17:21

    大将有的是有特长的,但统帅的责任更重大,关注的事情也更多。

  • 2023-04-14 09:23

    苏联就是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帝国主义,斯大林与希特勒没什么区别。连同属斯拉夫的波兰乌克兰都侵略,难怪欧洲各国都讨厌它孤立它。

  • 2023-03-05 09:49

    德国不应该阻止英军渡海到芬兰与苏军作战,这样的话,它俩在二战就不可能结盟。[无奈吐舌]

  • 2023-03-04 15:41

    其实当时德国、瑞典、罗马尼亚都有军队换了衣服加入芬兰军

  • 2023-04-01 11:43

    被炮决了。

  • 2023-04-03 09:42

    因为如果沙波什尼科夫每次都选择力争,他可能连提出建议的机会都没有了。~这倒是实话,因为图帅的结局就是榜样

  • 2023-04-05 10:52

    北欧人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 2023-04-11 14:30

    袁绍手下田丰什么下场和这个是一个模样。

  • 2023-03-05 23:34

    其实那时苏联红军没有“将军”军衔。

  • 2023-03-06 15:17

    很显然比乌克兰好打

    寿阳 回复:
    乌克兰大平原,不好打?芬兰可是在极地附件,
    fafnir 回复:
    你想多了,苏芬打的时候可是地峡,这本来就是世界上最难进攻的地形,而且还是高纬度的林海雪原,对进攻方更是相当的不友好,而乌克兰有啥,一望无际无险可守的大平原,这简直就是最适合进攻方装甲突击、也最难防守的地形
  • 2023-04-06 19:18

    反对死大林的清洗了

  • 2023-04-07 14:44

    和沮授一个下场

  • 2023-03-23 17:11

    堪称上将军

  • 2023-03-03 12:29

    维堡是什么时候划进芬兰的?这个总是没人提。[无奈摊手]

    思者无涯 回复:
    也没人提它分出来的事
  • 2023-03-06 17:09

    再强最后不也是投降

  • 2023-04-12 22:03

    没肃反大清洗芬兰就是个屁,有经验的中高层毙了大半,拿啥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