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老太太,啥也不懂,咋还能摊上这种事儿?”这是西安75岁张彩凤(化名)面对银行卡被冻结、被起诉时的无奈感叹。而这一切的起因,竟是她为了领几个免费鸡蛋,无意间泄露了个人信息。

75岁老太领免费鸡蛋,个人信息被泄露 张彩凤的生活原本平静而普通。2023年和2024年期间,她像许多老年人一样,偶尔会去菜市场附近的流动摊点领免费鸡蛋。这些摊点通常会要求参与者提供身份证,并进行人脸识别认证,声称是为了注册和领取鸡蛋。张彩凤不懂这些操作的意义,便配合了摊主的要求。她回忆说:“他们让我对着手机眨眨眼、摇摇头,说是要注册认证,我也没多想就照做了。”然而,她并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就这样被泄露了。

老太被起诉,银行卡冻结,损失5000元 今年1月,张彩凤在菜市场买菜时,发现自己的银行卡无法使用。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银行卡被法院冻结了。经过一番询问,她才知道自己被一家公司起诉了。原来,有人利用她的身份证注册了一家网店,并在该网店销售假冒商品,导致她成为了被告。法院判决她赔偿对方5000元损失,并冻结了她的银行卡。张彩凤感到非常震惊和无助,她表示:“我一个老太太,啥也不懂,咋能知道网店怎么开!”

在法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张彩凤才弄明白这是咋回事。她回忆说:“法院的人说我的身份信息下有网店,网店被起诉,所以我就成了被执行人了。”张彩凤说,“法院的人建议我提起再审申请,我已经申请了。现在银行卡解冻了,但是扣了我5000多元,这个问题得解决。”
律师分析:冒用身份证的法律责任 针对这起事件,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的王可凡律师表示,冒用他人身份证注册公司或开办网店是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冒用他人身份证可能会面临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若导致他人财产或名誉受损,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王律师进一步解释说:“冒用他人身份证本身就是对公民姓名权、个人信息权的侵犯 。如果冒用行为导致他人财产或名誉权受损,冒用者需承担因侵权行为而引发的民事赔偿责任。”他还提醒,如果发现自己的身份证被他人冒用,应第一时间报警,固定相关证据,依法维权。
网店平台的责任与防范建议 在这起事件中,网店平台是否也应承担责任呢?王可凡律师指出,网络平台有责任对注册信息进行审核。虽然张彩凤配合了人脸识别等操作,但如果平台能够加强审核力度,或许可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律师提醒,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易将身份证借给他人,不配合做任何实名认证,不在任何空白文件中签字捺印。若发现自己身份证被他人冒用,应第一时间报警,固定相关证据,依法维权。
王律师还提到,平台在把关方面有一定的责任 。他说:“老人当时配合对方眨眼、摇头等,对于平台来讲,就是实名认证了。如果老人当时有防骗意识,不拿出身份证,不配合认证,就可以避免后续的问题。”
类似案例频发,老年人如何保护自己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全国多地都发生了类似的情况,许多老年人因为参与“免费领鸡蛋”等活动,个人信息被泄露,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比如,有的老年人在领鸡蛋后被拉入诈骗微信群,被骗走数十万元;有的老年人在注册APP后,个人信息被出售用于非法活动。
2022年8月,王某甲、杨某某在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家乐多超市门口进行“地推”时,一名路过群众为了领取鸡蛋,扫码后将万某某等微信好友拉入了诈骗微信群,后万某某“刷单”时被骗76万余元。
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间,李某、赵某经预谋,伙同张某某、温某某、经某某、吕某在天津多个辖区及外省市的超市、菜市场附近,以注册APP低价领鸡蛋为由,进行地面推广“拉新”。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非法获取的姓名、手机号、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个人信息,实名注册认证APP账号后进行出售获利。法院经审理查明,上述犯罪团伙获取违法所得共计145000余元。天津市东丽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等六人非法获取并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且系共同犯罪,依法应予惩处。
最终判决,被告人李某等六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到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到五万元不等。
这些案例都提醒我们,老年人的信息安全亟待关注。子女和社区工作人员应帮助老年人增强防骗意识,避免他们因贪小便宜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西安75岁老太张彩凤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个人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往往更容易成为诈骗和侵权的目标。希望张彩凤的遭遇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让我们共同帮助老年人提高防范意识,保护好他们的个人信息。如果你对这起事件有任何看法,或者有类似的经历,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