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闻爆料局
编辑|星闻爆料局
前言最近,央视推出的年代剧《棋士》一经播出,就在网上直接爆火。
里面精彩的剧情和王宝强的出演,无一不为《棋士》的热度添砖加瓦。
而《棋士》对比起内娱里的其他“流水线”电视剧,打脸了多少假山假景的年代剧。

一直以来,央视都以出品高品质电视剧而闻名,其选剧眼光独到,制作水准堪称行业标杆。
而在央视众多精品年代剧中,《觉醒年代》无疑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同样作为央视出品的《棋士》就延续了央视出手就是精品的优秀。
这部剧的主角是由王宝强主演的,在剧里,他饰演的崔业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围棋老师,但是,他的命运却在一次“抢劫”中发生了转折。

在一场信用社抢劫案中,崔业被劫匪劫持为人质,为了自保,他不得不协助劫匪逃脱了警方的追捕。
《棋士》也巧妙地将围棋元素融入在剧中。
而且《棋士》不仅在剧情上惊心动魄,在场景的搭建上也十分用心。

从场景到道具,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
还有剧中人物使用的“手机”,小巧玲珑,虽然现在看来已经十分落后,但在当时却是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
不仅如此,《棋士》这部剧,还让人们认识到了娱乐圈的“怪象”。

王宝强饰演的崔业,无疑是剧中的灵魂人物。
前期,崔业是一个在生活上“窝囊”的围棋老师,参加比赛得了奖,却连奖金都拿不到手,王宝强可以说将这股“窝囊”演绎的精彩异常。

从前期的“窝囊”到后来帮助劫匪逃脱时脸上的认真,王宝强成功的演出了了崔业的转变。
王宝强从喜剧到文艺片,从正面角色到反面角色,都能游刃有余地驾驭。

他在棋士里的演技也让无数网友为之点赞,不过通过演技和棋士里用心的剧情对比,有人发现了一个“怪圈”。
那就是娱乐圈,仿佛陷入了一个“流量至上”的“圈”里。

打开电视,各种影视剧扑面而来,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剧集都存在着一些令人诟病的问题,尤其是在年代剧领域,这种现象愈发明显。
不少年代剧打着怀旧的旗号,却在场景布置上敷衍了事。

就拿《雷霆战将》来说,这部剧作为一部抗战年代剧就因为极其不用心的原因惨遭下架。
包括但不限于,主角梳大背头,其他角色打仗时抽雪茄喝咖啡等场景。

而这些画面也让这部剧一经上线就饱受诟病,最后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从这里就能看出,内娱的一些剧究竟有多不用心了。

而内娱这么多的流水线年代剧,它们很多地方场景道具的粗制滥造让人不忍直视。
更过分的是,在一些剧中,为了节省成本,制作方甚至采用绿幕抠图和五毛特效来代替真实场景,使得画面看起来十分虚假。
而且不仅是假景,居然还有“假人”,你敢信吗?

曾经,杨颖在《孤芳不自赏》中的“抠图表演”,至今仍被观众诟病,成为了内娱流水线作品粗制滥造的典型案例。
在《孤芳不自赏》中,杨颖和部分演员的部分戏份都是在绿幕前完成的,后期通过抠图与其他场景进行合成。

这导致画面的抠图感十分明显,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融合度极低,仿佛是硬生生地拼凑在一起。
这种抠图表演不仅影响了观众的观看体验,也让整个作品的质量大打折扣。

《孤芳不自赏》的抠图事件,不仅仅是一部剧的问题,也反映出了内娱流水线作品的一些通病。
为了追求速度和商业利益,一些制作方不惜牺牲作品的质量,采用各种投机取巧的手段来完成拍摄。
而一部好剧,演员,剧情,制作,场景,缺一不可,正是因为很难做到,才让他们投机取巧。

但是,在《棋士》里,就明显做到了这些。
剧中主角崔业从一名热爱围棋的平凡老师,因为生活的捉弄,逐渐走向犯罪之路,这种人物的转折充满了戏剧性。

而王宝强的表演也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成功塑造出了崔业这个内心复杂的角色。
不过,这部剧的成功除了台上的演员们,还有很多幕后的工作者。
他们完成了场景的布置以及道具的制作,这几者相辅相成才能让《棋士》爆火。

《棋士》的爆火,让我们看到,一部优秀的年代剧,绝不是靠虚假的场景就能堆砌出来的。
真正能够打动观众的,是对年代的真实还原,是剧情的精彩。

内娱流水线年代剧若想摆脱当前的困境,就必须摒弃“流量至上”的错误观念,回归到电视剧创作的初心。
我们期待着内娱年代剧能够以《棋士》为榜样,做出改变,创作出更多像《棋士》这样品质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