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相张柬之大器晚成,恢复大唐李氏王朝统治

花平说历史 2022-10-05 22:11:48

在唐朝贞观年间,有一个人叫张柬之,他是一名宰相的高级官员。这个人很牛,不仅在朝廷中如鱼得水,还成了唐朝的名相。张柬之从最初当一个文官,后来当了中书令、右相国,最后又当了宰相。他在宰相的位置上,很有作为和建树,一直到去世之前都是唐朝的重要高官。

一、张柬之不会当官

张柬之是武三思的孙子,他是张易之的侄子。张柬之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唐朝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当时唐代处于战乱时期,朝廷内部对国家事务极为重视,各大大臣之间互相猜忌、互相倾轧。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皇帝在处理政务上也需要左右逢源,才能让事情顺利地完成。但偏偏武则天上台后,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就把她给废了,然后用自己的亲弟弟武三思取代她做太后。

1、父亲武三思战功显赫,李显上位后又将他杀了。

武三思在大唐建国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太尉”。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孙子张柬之跟父亲比起来,显然是要强上许多。张柬之早年在武三思手下效力,一直干到高宗时期。后来在武则天去世后,李显上位时再次选择了武三思为太上皇。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武则天去世后,自己的亲弟弟武三思却又被人拥立为帝。而且还为了铲除他自己,竟然杀死了当时还没有实权的李显。

2、张柬之不擅长处理朝政,却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成了大都督。

张柬之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武元衡是著名的名将,而且曾经两次率兵平定了高昌国。他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精通五经四书,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从那以后,张柬之就一直被武则天重用,担任过洛阳都督、御史中丞等官职。武则天也很喜欢张柬之这位得力人才,于是就把张柬之提拔为洛阳都督,让他去管理洛阳。

3、武则天时期,张柬之又成为宰相。

张柬之很能干,当上宰相后,他也不甘示弱。首先就废除了自己的“长孙皇后”,而且用武则天的侄子李显做皇帝,彻底维护了李唐政权。李显登基后,张柬之又再次成为宰相。因为当时张皇后的姐姐武则天因为想废掉自己的亲弟弟,所以就让自己的侄子李显当上了太子。李显继位后也非常想要废掉自己的亲弟弟李显。但武则天把这个决定告诉自己的父亲武则天后,就把所有权力都集中到了她手上:太子的宝座已经被其他大臣坐得好好的了,剩下的位置都是武则天的亲弟弟李显给坐稳了。

4、开元年间,张柬之因为平定“兵变”有功被封为永州刺史,后来因为在战场上被敌人抓住而不治身亡,唐太宗就把他追封为永州都督。

后来,张柬之的哥哥张易之就建议唐太宗把他追封为宁远将军,这样可以保证他有一个安定的家庭。唐太宗非常高兴,并且将这个建议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很高兴地说:“如果你哥哥和张柬之能够把军权都交给我的话,一定会得到皇上的重用。”于是,唐太宗又推荐给李隆基一人做宰相,张柬之就是其中之一。而李隆基也觉得他是一个很不错的宰相,于是也就答应了他。

二、中书令张柬之被推荐为左相国

张柬之到京师后,就被皇帝看中,授左中书令,后又被推荐为中书监。虽然是一个很低的官职,但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的。也正是因为张柬之有一定的身份,才给了皇帝很大的信任与支持。

1、宰相之争

张柬之在长安一待就是三年,时间并不长。三年中,皇帝对宰相宝座还很没有信心,因为宰相位置很容易就会被取代。所以每次宰相之争,皇帝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次失败,也让当时其他几个藩镇看到了机会。如武三思和崔琰等人相互勾结,为自己捞取好处。

2、大器晚成

神龙元年(705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发动神龙政变,夺取皇位,建立新王朝,史称唐玄宗开元盛世。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这个时期,宰相牛僧孺因被武则天毒死,没能上台执政;宰相张柬之因为在朝中资历比较老,也没能上台执政;宰相牛僧孺因与太平公主有私情被贬,张柬之也没有跟着上。在安禄山叛军围攻长安、兵临长安城下之际,玄宗无奈之下同意让大臣张柬之出京,担任左相国一职,此时张柬之已经54岁了。

3、张柬之升任左仆射

武承嗣在位期间,任用贤能、仁厚的人为官。如果贤能仁厚,那么这就是皇帝对他的信任,就是他对大唐社稷的承诺。而如果仁厚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和回报,那他就会利用手中权力进行个人专政。因为权臣当道,就会有不少的宦官为自己做事。

三、李治恢复了李氏唐朝的统治

张柬之的仕途比较顺利。他在朝中,得到了很高的职位。因为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张柬之与武承嗣等人曾经共事过。

1、张柬之在朝中拥有极大的权力

张柬之是李治的宠臣,被封为临海王。张柬之以相国的身份辅佐李治皇帝,掌管朝廷政务。武则天死后,在李治统治时期,李唐王朝出现多个藩镇政权,这给文官集团带来了极大挑战。李治即位后,先后任命了多名武将担任文官,使得文官集团变得更强大。这对文官集团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2、张柬之的“另类”之举

武承嗣等人发动政变,杀了武则天的弟弟武承嗣,夺回了皇位。作为皇帝的李治,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朝廷灭亡。他想让宰相张柬之为自己出谋划策也是想利用宰相张柬之作为自己的后盾,这样他就能获得更多的权力。然而张柬之不想与武则天同谋,不想做傀儡皇帝,也不想成为皇权的傀儡,他选择了另一条路――让张敬仁当上了太尉。

3、张柬之为李治的崛起

武则天死后,武承嗣等人篡夺了皇位。为了维护武则天统治,李治即位。但随着李治权力的增大,武则天所信任的武承嗣等人开始不断谋反,武承嗣被武则天所杀。武承嗣在朝廷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是李治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在武则天去世后这段时间间,张柬之一直是李治手下很重要的幕僚,帮助李治处理政事。他与李治一起为“新王”武则天当了几十年的幕僚,为李治治下了无数次诏令和军国大事。

四、张柬之去世后,李治重用他

李治登基后,重用了张柬之等大臣,对他们很是赏识。后来张柬之病重不治而亡,李治在伤心之余非常欣赏他,任命他做右相国,自己为相国。不久,便任用了一大批像李显一样优秀的人才了。

1、李显是李治的弟弟

武后有一子叫做李显,武后也有一个儿子叫做李承乾。武后与武承嗣一样,对李显也非常喜爱,对他倾注了大量的爱。武后很是宠爱这个儿子,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做后宫的实际掌权人,后来武后病死,武承嗣将李显立为太子。武家统治时期的其他大臣也是对李显很好的。后来李显被立为太子后,对他们都很好,因此对张柬埔寨之有很高的评价。

2、李显和唐太宗一样出色

李显在朝中颇有威望,在辅佐李世民时,李显非常尽心尽责,为唐朝的江山稳定做出了贡献。贞观十年(638年)五月初五日,李显去世,年五十九。李显去世后不到三个月,李治即位,是为高宗。高宗在位期间,重用萧淑妃等人辅佐自己励精图治,发展国力。武则天去世后到高宗登基这段时间之间,萧淑妃等人为李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显被封为定州都督。

3、李显是大器晚成,但仍然十分出色

李显与张柬之都是唐朝宰相,但是他们的功劳却大不相同。李显在开元年间是一名出色的文臣,武则天时期是一名出色的武将,而张柬之则是一名难得的良相。因此,即使李显是大器晚成,也获得了武则天的信任,并提拔为宰相。

1 阅读:6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