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曝少年偷闻女鞋惹争议,贾宝玉:男孩的心事我太懂了!

陈哥文化 2025-03-16 08:20:36
近日,一位女子查看家门口的监控录像,意外发现邻居家的男孩,穿着校服背着书包,在等电梯的时候,竟然拿起她放在门口的长筒靴,放到鼻子底下猛吸,一脸陶醉的模样。

这姑娘当时就懵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家长开口,说吧,怕伤了孩子自尊,不说吧,又膈应得慌。

后来她就把这视频发到网上,想着大家出出主意,可谁能想到,这事儿一下子就上了热搜。

网友众说纷纭,不过大部分是认为这种事儿是青春期现象,不必上纲上线,要教育,但不适合全网曝光。

我也是这个观点。这男孩的行为虽说看着怪异,但大概率就是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和躁动罢了,绝不能认定是啥“心理变态”。

青春期的男孩子,身体里荷尔蒙疯狂分泌,对异性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有时候表现出来的行为,连他们自己都控制不住。

这让我想起《射雕英雄传》里杨康脱穆念慈鞋子那一出。

杨康见穆念慈比武招亲,心生调戏之意,脱了人家鞋子,还故意闻气味,说调笑之语,最后竟藏在怀里。

这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杨康是带着成年人的龌龊心思,故意去轻薄人家,透着一股子坏。这种人如果放到现在,那是非扭送公安加上网曝光不可。

而咱们说的这个男孩,他就是青春期的懵懂,和杨康的行为有着本质区别。

他的行为,跟《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挺像的,宝玉如果听到这个新闻,或许会说:“他的心事我太懂了!”

众所周知,宝玉有个癖好,特别爱吃女孩嘴上的口红。

金钏儿调笑过他:“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宝玉看到鸳鸯在做针线,直接凑过去涎皮赖脸地说:“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 一面说,一面还像扭股糖似的粘在鸳鸯身上。

从这些情节就能看出,宝玉对女孩嘴上的胭脂那是情有独钟。

但他这行为,更多是孩童般的顽皮,是对女性单纯的喜爱,并非出于什么不良动机。

他生活在女儿堆里,觉得女孩们干净美好,吃口红就像是他亲近女孩、表达喜爱的一种方式。

当然这个基本还是宝玉青春期之前或初期的事,后来袭人跟他“约法三章”时就明确提出要他改掉这个毛病,应该说也至少是不明显了,把这个爱好的重心转移到研制新型胭脂上去了。

现在看看青春期的宝玉做过的事。

那时候他变得闷闷的,就是有种心里空落落的感觉,这种事儿像林黛玉那么聪明的人也是没法理解的是吧,所以还是同样是男孩的宝玉身边的书童茗烟懂了他。

为了逗他开心,茗烟从书坊弄来好多 “小黄书”,像什么武则天、杨贵妃、赵飞燕的外传,还有《西厢记》(《会真记》)等等。

武、杨、赵都是历史上的知名美女,而“外传”就是些有关她们的民间香艳故事。

《西厢记》则别看如今是经典名著,在古代它可是妥妥的禁书,不说别的,单看下面这支曲子,就属“少儿不宜”(看不懂的除外):

〔上马娇〕

我将你纽扣儿松,

我将你罗带儿解。

兰麝散幽斋,

不良会把人禁害。

咍,

怎不回过脸儿来?

(张生抱莺莺,莺莺不语科)

〔胜葫芦〕

软玉温香抱满怀。

呀,刘阮到天台。

春至人间花弄色。

柳腰款摆,

花心轻拆,

露滴牡丹开。

你看这些描写,就算是今天,就算是经典,如果出现在教材里、课堂上,恐怕还会被家长投诉吧?

而宝玉一看,如获至宝,挑了些文理细密的,偷偷带进大观园,没人的时候自己躲起来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房里(当然也要看的)。

有一天,他拿着《西厢记》在桃花树下看得入神,黛玉来了,要葬花,瞧见宝玉手里的书,好奇得不行,宝玉一开始还藏,后来拗不过,只好给她看。黛玉一看,也被迷住了。

更要命的是,之后宝玉还情不自禁拿《西厢记》里的句子打趣黛玉,说自己是 “多愁多病身”,黛玉是 “倾国倾城貌”。

黛玉当时大为生气,觉得宝玉这是在欺负自己,扬言要去告诉舅舅舅妈。

不过这也是一时气话,毕竟,她和宝玉都是被《西厢记》里美妙的词藻和爱情故事吸引,他们的心思单纯得很,就是对美好情感的一种向往。

回到这男孩闻靴子的事儿上,我真心觉得,把这视频发到网上曝光,实在不是个明智之举。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强得很,这事儿一旦传开,对他的伤害简直无法估量。

说不定他原本只是有点懵懂好奇,这下被全网围观,心里压力大到崩溃,很可能真的走向歧途。这个时候,家庭的引导和教育才是关键。

邻居如果选择在一个合适把这个情况反馈给家长,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此类行为,恐怕效果会更好些。

家长么也千万别打骂,也别上纲上线,得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聊聊,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引导他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和欲望。

还有学校也应该加强青春期教育,认认真真地搞好生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有科学的认识,不至于因为无知而做出一些让人误解的行为。

这也是防止不是问题的问题,变成真正的问题。

就比如说林黛玉吧,看了《西厢记》,听了《牡丹亭》后,一次宴会上行酒令,竟神使鬼差地把书中的曲子给念出来了,幸好当时席上大概只有薛宝钗和宝玉读过这些书,没人注意。

后来薛宝钗特意私下里提醒了黛玉,黛玉从此真心认了宝钗这个姐姐。试想,如果宝钗选择把这个事情当笑话在姐妹们中间曝个光,你让黛玉怎么活?

咱设身处地想想,谁的青春没点荒唐事儿呢?我们都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谁还没点小心思、小冲动?这时候,外界的理解和引导有多重要,相信是不用多说了。

(网图侵删)



0 阅读:0

陈哥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