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劾风险与权力真空
尹锡悦因“戒严令”事件被国会弹劾,目前由总理韩德洙代行职权,但韩德洙自身也经历弹劾风波18。宪法法院即将对尹锡悦弹劾案作出裁决,若弹劾成立,保守派将面临提前大选劣势。
在野党强势崛起
共同民主党党魁李在明近期在选举法诉讼中二审无罪,扫清参选障碍,被预测为下届总统热门人选35。保守派急需制造舆论焦点以削弱在野党支持率。清算文在寅的战略意图, 转移公众注意力,尹锡悦支持率持续低迷(低于20%),通过炒作文在寅案件可转移对政府施政失败的关注37。此前尹锡悦已多次尝试以“遣返渔民案”“核电政策”等事件指控文在寅,均未获实质进展。
巩固保守派基本盘
文在寅卸任时仍有40%支持率,保守派试图通过司法手段削弱其政治影响力,激发反文选民情绪。 预防未来政治报复,若李在明当选总统,可能赦免文在寅。保守派试图通过定罪制造“文在寅有罪”的舆论定调,增加未来赦免的政治成本。
案件前景与政治影响司法层面难成气候
当前指控金额较小(110万元)、证据薄弱,对比李明博(秘密基金169亿韩元)和朴槿惠(闺蜜干政)案件,难以支撑重刑36。即便定罪,刑期可能仅1-2年且易获赦免。或加速保守派失势
过度聚焦文在寅可能适得其反。李在明若当选,文在寅案件可能迅速反转,反而凸显保守派滥用司法35。韩国选民对“政治清算”疲劳感加剧,2024年民调显示72%民众反对“报复性调查。结语
文在寅案件本质是韩国保守派为挽救尹锡悦政权发起的“舆论战”,而非实质性司法追责。此举折射出韩国政治“青瓦台魔咒”的深层困境——执政者为自保不惜制造对立,但民意和市场已对这种恶性循环愈发反感,若保守派持续“为斗争而斗争”,恐将加速自身政治版图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