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两个半月后崩系统?极越车机APP开始出问题了……

邓知许说车 2025-02-27 22:58:53

你花几十万买了一辆智能电动车,结果它半夜突然给你发消息说车门没关,你吓得睡衣都顾不上穿就冲下楼,结果发现车门关得好好的。这可不是什么都市怪谈,而是极越车主们最近的真实遭遇。极越,这家由吉利和百度两大巨头联手打造的造车新势力,曾经被寄予厚望,如今却深陷泥潭,车主们更是成了“赛博惊魂”的主角。

极越的故事,就像一部充满戏剧性的连续剧。一开始,它头顶着吉利和百度的光环闪亮登场,宣称要打造“智能汽车的标杆”。CEO夏一平更是意气风发,发布内部信宣布“二次创业”,描绘着美好的未来蓝图。然而,好景不长,“二次创业”的口号还没喊热乎,极越就上演了一出“闪电暴雷”的戏码:员工被要求自费上班,社保断缴,主播在直播间讨论赔偿问题,甚至找起了下家……这剧情反转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曾经挂在公司墙上的那句“中国智能汽车史上必将拥有每个极越人的名字”,如今看来更像是一种黑色幽默,极越人的名字确实被写进了历史,但却是以一种尴尬的方式。

极越暴雷之后,最受伤的莫过于那些已经买了车的车主们。他们原本以为自己买的是一辆高科技智能汽车,结果却发现自己像掉进了一个“赛博陷阱”。车机APP频频发出“幽灵警告”,一会儿说车门没关,一会儿说车窗没关,搞得车主们神经兮兮,夜不能寐。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所谓的“智能化”功能,连车门关没关都搞不清楚,活脱脱一个“赛博笑话”。

除了“幽灵警告”,车主们还面临着维修难的困境。据车主们反映,自从极越2.0启动以来,软件团队的情况一直扑朔迷离,OTA升级更是遥遥无期。一些车主甚至表示,自己的车出了事故,几个月都修不好,只能干等着。看着自己花了大价钱买的车躺在修理厂里,车主们的心都在滴血。

面对车主们的困境,曾经承诺“兜底”的吉利和百度又在哪里呢?当初,两家巨头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对极越负责,要保障车主的权益。然而,时间过去了几个月,车主们的诉求却迟迟得不到解决。有车主向12315平台投诉吉利,得到的回复却是“用户购买的并非吉利品牌,所以无法处理”。这不禁让人质疑,所谓的“兜底”究竟有多少含金量?

极越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用户共创”的反思。如今的造车新势力,动不动就喊“用户共创”的口号,但当企业出现问题时,用户却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极越的例子告诉我们,“用户共创”不能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当企业遇到困难时,不能只想着如何自保,更要积极承担起对用户的责任。

极越的崩塌,也暴露出智能汽车时代的一个悖论:我们用代码赋予汽车灵魂,却忘了给灵魂买一份保险。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固然美好,但如果软件本身存在缺陷,或者缺乏有效的维护,那么智能汽车就会变成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用户带来麻烦甚至危险。据统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达到了124.6万辆,其中软件故障是主要原因之一。这足以说明,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智能汽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极越车主们的遭遇,也让我们看到了智能汽车时代用户权益保护的困境。当车企暴雷时,用户往往求助无门,只能默默承受损失。如何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如何避免用户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牺牲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极越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威马、拜腾等多家造车新势力相继倒下,留下了无数烂摊子。这些“暴雷”车企的碎片,拼凑出了一幅智能汽车时代的“死亡画像”,也警示我们,智能汽车的发展不能只追求速度和规模,更要注重质量和安全。

要解决智能汽车时代的问题,需要车企、用户、监管部门共同努力。车企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切实履行对用户的承诺。用户要理性消费,提高风险意识,积极维护自身权益。监管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回过头来看,极越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智能汽车时代的繁荣与泡沫。它提醒我们,在追逐科技进步的同时,不能忘记用户的利益,不能忘记企业的责任。只有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智能汽车生态,才能让智能汽车真正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赛博惊魂”的制造者。 我们期待着智能汽车的未来更加光明,也期待着每一个车主都能安心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不是在深夜里被“幽灵警告”惊醒。

展望未来,智能汽车行业仍充满机遇和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更优秀的智能汽车产品问世。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智能汽车发展中的问题和风险,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让智能汽车真正成为未来出行的新选择,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0 阅读:0

邓知许说车

简介:邓知许吖